|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2 0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11-21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1:35:29 AM  
          寻找台湾阮氏                           竹林家声远,陈留世泽长。我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大宇村阮姓,一部手抄本古籍竹林谱传。从1世至10几世。里面有:几十人在乾隆、嘉庆年间有的住金门有的往台,居何处未详。台胞还没来寻祖。有的迁徙福州和温州。有位上世纪40年代去海南的。欢迎各地区阮氏同胞来访QQ:28637770 望相互转告! 另寻:"冠礼"对联联文   有位上世纪40年代随国军去广东或海南的 姓名阮扬盼 
        南安市阮姓 
      仑苍镇大宇村阮氏相传明末约400多年前移居大宇新畲山麓 
--西坪、是最早迁入大宇境内的一个族群。因野生林草茂盛、虎狼 
山猪多、庄稼、畜牧严重受害,后迁入现址。阮氏源流因原有族谱 
失祥,解放后历经数年多处查询,未见其族谱中有明确记载,仅漳 
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碑村阮氏昭穆,传说是十八世祖成定公制定的 
三十二字: 
         绵锦成章、扬辉启祥、敦仁耀德、英俊贤良、 
         经伦用济、大义悠长、克绍芳典、奕世永昌。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1:37:47 AM  
这是转发的,不是我的双击查看原图 
浙江金华阮美寅(2843329412) 8:32:29 AM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33:29 AM  
这是哪家谱?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35:56 AM  
俞古兄,我们阮氏家谱有多少个板本?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36:24 AM  
不知道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36:37 AM  
但是这个版本闻所未闻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37:21 AM  
感觉也是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37:53 AM  
呵呵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39:59 AM  
百家姓,宋朝开始。我想我们的族谱也可上朔到宋吧?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42:06 AM  
赵钱孙李,赵第一位,是因为宋的皇帝姓赵,对不?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47:20 AM  
各地《阮氏宗谱》,最早哪个年代所修?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49:42 AM  
多地家谱,自认籍公嫡传,难以靠谱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1:58 AM  
阮籍时期,阮氏已成望族,且史载当时已有南北阮之说,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52:12 AM  
我也这么认为,名人效应。   宋朝以远,主要靠史书史料记载。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2:20 AM  
可见当时阮氏人口众多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8:52:38 AM  
现在有多少?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53:15 AM  
现在约百万之众。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5:35 AM  
且已知阮修并非阮籍之子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6:20 AM  
甚至竹林小阮也只是阮籍侄子而非儿子,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6:36 AM  
怎么都视为阮籍嫡传? 
河南 阮丛胜(627378107) 8:57:30 AM  
应加以考证,正之。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8:58:15 AM  
看全国阮氏族谱,哪有一支是北阮之后?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8:59:53 AM  
@安徽阜阳阮俞古 我算了一下,从阮邵先辈开始1667年,到1967年,正好是300年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01:21 AM  
邵秉必元作,还有五个字,正好到我爷辈用完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02:07 AM  
@安徽阜阳阮俞古 如果还要倒查,只有看各位行家有没有北方这方面的资料了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06:36 AM  
研究家谱,还要研究家谱的起源发展,家谱的作用与修谱的目的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06:56 AM  
哦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07:53 AM  
这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08:52 AM  
撇开历史谈家谱,等于痴人说梦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12:45 AM  
一般来说,魏晋时期形成的门阀制度,是普通百姓之家家谱的形成原因之一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15:16 AM  
@安徽阜阳阮俞古 哦,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15:28 AM  
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门道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15:42 AM  
阮景东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17:34 AM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18:18 AM  
这个人不知道能否提供他们的给予参考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19:29 AM  
在门阀制度之下,上流社会人家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拥有许多特权,而普通人家只能望而却步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9:20:34 AM  
政治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21:42 AM  
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而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彻底扫荡并结束了门阀制度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9:22:00 AM  
门阀制度(System of Dominant Family),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 
阳光\★沙滩★海(2498527177) 11:00:09 AM  
汝城阮氏谱最早是清雍正 
阳光\★沙滩★海(2498527177) 11:02:48 AM  
追溯到始祖宋朝初96O年 
阳光\★沙滩★海(2498527177) 11:04:26 AM  
至今千年有记录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11:10:50 AM  
一般来说,初修族谱上溯六七八代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那种动辄追溯几十上百代,甚至从姓氏起源,更甚者追溯至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细细想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11:12:52 AM  
百姓家谱与魏晋门阀制度有关,那时显赫家族在政治经济和司法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当突出的特权,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11:15:23 AM  
例如,普通阶层不能入士为官,反过来说,他想做官,就得先讲出他家族的显赫,还要拿出依据,怎么办,其父、祖是什么什么高官,或什么什么名士,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11:16:08 AM  
父祖没有就追溯至曾祖、高祖甚至远祖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11:18:50 AM  
父祖这些大家都能知道,无须举证,但是高祖远祖如何显赫,就要举证,就要排除他父、祖、曾祖··· ···直至高祖远祖的世系出来,这便是百姓家谱的雏形 
阮家麟<phhuaallan@gmail.com> 12:30:24 PM  
双击查看原图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15:33 PM  
双击查看原图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6:27:41 PM  
高祖远祖是否有达官显贵,都能够予以证明。如果追溯至高祖远祖这些很容易考据的历史,还是不能够其家世,怎么办?就像当今证件社会,动辄跟你要证件,没有证件就不能上岗,怎么办?造假。同样道理,那些祖宗八代之内都不能够找出足以令其跻身特权阶层的者,就想到了早假,近的造假容易露馅,就往远了造,这就无法考证,难以驳斥了,这就相当于拿了一张VIP卡,有了享受特权的机会,事实上有人确实也因此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特权,那些没有得到特权的人中有人看到这种情形,自然效仿。一时间效仿,攀比风盛,就有人无限制的往前追溯,一直到姓氏起源,更有甚者,如此还不过瘾,追溯至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家都是炎黄子孙,谁也辩驳不了。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37:39 PM  
双击查看原图涨知识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6:43:17 PM  
试想:秦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的奴隶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宝贵文献惨遭破坏,为了防止饱学大儒凭脑袋记忆进行录抄,甚至连人一并活埋,我们看到的先秦文献少之又少,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可现实中,查阅百家源流,多可追至炎黄那里,难道焚书坑儒独留各氏族谱不成?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53:17 PM  
焚书只留儒家思想,严重禁锢了其他的想法,以致中国奴才思维千年不腐 
安徽阜阳阮俞古(467349120) 6:55:39 PM  
焚书坑儒,既然坑儒,怎会留儒?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58:50 PM  
是不是他说的儒指的是有思想有知识的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58:50 PM  
而不是儒家的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58:50 PM  
双击查看原图 
湖北荆门阮兴柱<rxz85@163.com> 6:59:57 PM  
@安徽阜阳阮俞古 我只说我的想法,如果有错,请不要见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