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262|回复: 1

    【转载】从《世说新语》中阮籍、嵇康形象看魏晋风度_张苏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2 2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阮鸿永 于 2024-4-22 21:39 编辑

    从《世说新语》中阮籍、嵇康形象看魏晋风度
    张苏罗
    (暨南大学文学院 )

    摘  要:《世说新语》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较早 而重要 的 笔记体 小说,是一部反映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 。透过潇 洒风流 的名士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魏晋士人的狂狷、任诞等 诸种骇俗之举 ,更是这其中浸渍的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悲 哀、苦痛和血泪。阮籍和嵇康是 当时魏晋名士的代表。他们惊 世骇俗、天马行空的思想,特立独行、自由奔放的个性,是对 “ 魏晋风度 ” 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世说新语》;阮籍;嵇康;魏晋风度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 的 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 富于智慧,最浓 于热情的一个时代。”[1] 这种复杂的情形成就了后人所盛誉和 向往 的 “ 魏晋风度 ”。 在 阮籍、嵇康身上,他们惊世骇俗、天马 行空 的思想,特立独行、自 由奔放 的个性,便是 “ 魏晋风度 ” 的 最好注脚。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 ”
           魏晋人士的狂傲任诞 , 落拓不羁不仅仅是一种风度,更 是他们向假礼教和黑暗现实发 出的愤激反抗。他们痛心于名 教 的堕落,从而对礼法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喊 出 了 “ 礼 岂为我 辈设也 ”,“越名教而任自然 ”  的 响亮 口号 , 转而追求情性之 真 。《世说新语·任诞》《简傲》等篇中多有记载。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 “ 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 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 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优之, 何谓? 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籍饮啖不缀,神 色 自 若 。(《任诞》2)
            阮籍于居丧期间违背礼制 , 在 司马 昭 的宴席上饮酒吃 肉,何 曾要求将他 “ 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风调甚峻切 。然而 作为曹魏的臣子,何曾一心依附司马氏集团,助其篡夺,以谋 名位,有何 “ 风教 ” 可论? 所 以鄙弃名教,任诞放纵的姿态,反 倒成了不与之合流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司马氏提倡的礼法的 蔑视行为,在阮籍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 也? ”(《任诞》7)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 阮醉,便眠其妇侧 。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王 隐《晋  书》曰:“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 往哭,尽哀而去 。其达而无检,皆此类也 。”)(《任诞》8)
           为嫂嫂送行 , 刘孝标注得其用心:“《曲礼》:‘嫂叔不通 问 。’故讥之。”此正见得阮籍之举是故意越礼。爱美之心,人 之天性,然而礼教却要加以扼杀 。于是,阮籍任性而行,不顾 男女之大防,做出了种种放诞之举。
           相对于 阮籍,嵇康的愤世嫉俗则表现的更为执著、激切。 《世说新语》载: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 。康 临去,登 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栖逸》2)
    “ 越名教而任自然 ”,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 例如,可 以放纵,不受名教的约束,任情而行,而对于人 间 的  是非,也不管不问,置之不理 。例如刘伶和阮咸 。但嵇康与他  们不同,他太认真。他的人生宣言是认认真真地执行了的,分  毫不差 。“这样认真,这样执著,就使自己在整个思想感情上  与世俗,特别是与当政者对立起来,就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  处于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 。”[2] 贵公子钟会访嵇康,嵇康却视  而不见 。(《简傲》3)得罪 了钟会,这是嵇康杀身 的一条祸根。 山涛将要离开吏部之职,想举荐嵇康来代替,而嵇康却 “ 与书  告绝 ”,得罪 了 当权者 。 当时的朝廷上充满着一种虚伪风气, 虽讲名教而其实不忠不孝 。嵇康 “ 越名教而任自然 ”、“非汤、 武而薄周、孔 ” 的执著存在,对于伪饰 的名教 中人实在是一种  太大的刺激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魏晋人士,他们自觉地通  过这种 “ 任诞 ” 方式破毁名教否弃礼俗,将一切被神化 的虚伪  道德和一切抑制人性的伦常礼律统统否弃 。鲁迅先生所言: “ 魏晋时代 , 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 , 而实在是毁坏礼  教,不信礼教 的 。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  相信礼教 。”[3]  是极为中肯之言。

    二、胸中块垒,须酒浇之
          步兵校尉缺,厨 中有贮 酒数 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任诞》5)
          阮籍 自少有 “ 酒痴 ” 之号,被迫 出任后,他 既不 能像 山涛 那样心安理得的随波逐流,为 司马 氏效命,也无法做到如嵇 康一般慷慨赴死 。生与死 的抉择,全身与保节 的冲突使他长 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只能带着哀怨和忧愤与世逶迤 。酒是 阮籍借以麻醉苦闷的心灵,保持内心最后一点节操和 自 由 的 媒介。“阮籍胸中块垒,故须酒浇之。”(《任诞》51)而饮酒同样 是魏晋风度的一个象征 。“读魏晋之书,感觉到那个时代始终 飘浮着酒的气息 。”[4]  在酒的世界里,人可以求得物我两冥的 自然境界,灵魂以自由的姿态恣肆飞扬。像魏晋时代那样,借 酒放肆地倾泻内心的悲欢,表现 自 由 的、纵情适意的生活态 度,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酒把人的欲望与情感从理性 的拘禁 和社会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生命的状态于是变得活跃而 热烈;但与此 同时,酒也使人更敏锐地感受到人生 的无奈,唤 起对自身命运和社会现状的忧思与慨叹。《德行》15 载:“晋文 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当阮 浑 “ 欲作达 ” 时,阮籍则坚决反对,告诫儿子:“仲容 已预之,卿 不得复尔 。 ”(《任诞》13)狂放与至慎的对立使阮籍始终处在矛盾之中 只看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   。”(《栖逸1刘孝标注 氏春秋》)正是他 内心矛盾重  走投无路痛苦万分的一个恰好写照 嵇康也是如此  家诫一文中所写的关于饮酒之事,“不须离搂强劝人酒 不饮自已 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请勿逆也 见醉醺醺  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与他自身风格完全相反 由此不难看 魏晋士人狂放独立的人格背后隐藏 巨大痛   他们是一群清醒而痛哭的沉醉者他们 的风流实在是极  其苦涩的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魏晋人以狂狷来反抗这乡   的社会 反抗这桎酷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 的庸俗  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发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们不  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  教以维护权位的恶势力 。… … 阮籍佯狂了刘伶纵酒了他们  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 的礼法  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剧这是一班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  险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 。”[5]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冯友兰先生在论魏晋风流时说过:“真风流底人,必有深 情。”[6] 魏晋人士最看重的还有一个“情”字。他们追求超越名 教,回归 自我,使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情从伦理规范 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获得一种充分 的满足和自由。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 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 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伤逝》4)
           据说万子死时才 19 岁 , 王戎的悲不自胜无疑是一种真 情 的流露,“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样坚定而响亮的声音, 正是整个时代的最强音。
           魏晋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生命本身的短暂 已属无奈,最令人忧惧的还有意外的灾难,生命瞬间化为一 片乌有,肉体转眼变作一缕青烟 。这是大自然突降于人 的祸 患,还是险恶的人事给人的惩罚,抑或二者兼有之。无论何者 都令人难以为怀 。而稽康 的死,则为这种悲剧抹上 了一笔高 贵而庄严的色彩。
          稽中散临行东市,神 气不 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  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 固不 与,《广 陵散》于今 绝  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 以 为师,不许 。 文王 亦寻悔 焉。 (《雅量》2)
          关于稽康之死,《晋书》说他“顾视 日影,索琴弹之 ”,更带  有文学 的气氛 。这是一个极其动人 的场面,在 中 国历史上它  永远引人追怀。人在世间漂泊,生命无根却有八面来风,只有  坚守对自我的期许,才能证明生命确然是高贵的 。稽康 临死  弹琴展现了一个优美的姿态,它表达了对世间的邪恶与强暴  的蔑视,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一往情深。在稽康  身上,至始至终有一种优雅与从容。嵇康死后,他的一位好友  王戎在路过昔 日 的“黄公酒垆 ”时,怀念到:“吾昔与稽叔夜 、 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 自稽生夭,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绊 。今日视此虽近,渺若山河 。”(《伤逝》 2)故地重游,物是人非 。夭者 因何而夭,亡者如何而亡,言辞  所难尽;就是王睿冲本人,“着公服,乘轺车 ”,亦远非旧日垆头酣饮 的模样 。人生会发生多少变化,是人们原来所不能够 知道 的;被卷入险恶的政治风波,则生死存亡,荣辱穷通,更 常出于意外 。所以“视此虽近,渺若山河”。“这种物是人非的 感觉,不只是因为时间改变一切,更因为导致改变的力量人 无从把握。昨日之我何以若彼,今日之我何以如此?历史中永 远有这样的伤感 。”[7]《世说新语》这种生命意识不是简单的人 生苦短功业不遂的慨叹和无奈,而是进入了生命深层 回荡在 宇宙时空和心灵本体 的一种人生感悟,在轻声地叹息和独 自 的感伤 中,有着对人生意义与宇宙真谛的深刻体验 。 虽然没 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没有如显微镜下的精微细节,但却意在 言外,像石涛、八大 山人 的大写意,在混沌一 团的简约 中呈现 出天地、人情、生活、心灵的浩渺无际 。虽然 1600 多年 的时光 已经悄然流逝,但是,魏晋风度那种深沉、那种瑰丽,仍然带 领我们在探求人生变换无常 的命运,鼓励我们执着爱恋短促 的生命,启发我们寻求人生的欢乐。

    注释 :
    [1] 宗 白 华 . 论《世说 新 语》和 晋人 的 美 [A]. 美 从何 处 寻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 185。
    [2] 罗 宗 强. 玄 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M].天 津:南开 大 学 出 版社,2003:109。
    [3]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A]. 汉文 学史 纲要(外一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8。
    [4] 骆 玉 明. 世说 新语精读 [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61 页。
    [5] 宗 白 华 . 论《世说 新 语》和 晋人 的 美 [A]. 美 从何 处 寻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198— 199。
    [6] 冯友兰.论风流[A].三松堂全集[M].郑州:河 南人 民 出 版社,2000:314。
    [7] 骆 玉 明. 世说 新语精读 [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48 页。

    参考文献 :
    [1] 余嘉锡. 世说 新语 笺疏 [M].北 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3。
    [2]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3]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A]. 汉文 学史 纲要(外一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罗 宗 强. 玄 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M].天 津:南开 大 学 出 版社,2003。
    [5] 骆 玉 明. 世说 新语精读 [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 宗 白 华 . 论《世说 新 语》和 晋人 的 美 [A]. 美 从何 处 寻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
    [7] 冯友兰.论风流[A].三松堂全集[M].郑州:河 南人 民 出 版社,2000。
    [8] 高晨阳. 阮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 童强.嵇康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来自圈子: 湖南阮氏宗亲会
    发表于 2024-4-22 2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