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名由来: 
 
天下太平和睦,北宋第一次设太和县。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太和县为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城镇。 
 
2023年3月,太和县被确定为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县域中心城市)。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太和县入选。 
 
2022年7月,太和县上榜2022年长三角百强县第75名。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太和县位列第37。 
 
2021年9月,太和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太和县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太和县人口数量为138万人,位列阜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 
 
+查看更多太和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基本介绍: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8.3万,常住人口137.2万,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桔梗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颍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 
 
+查看详细太和县概况>>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属宋国,名鹿上,又名邢丘、廪丘。 
 
宋襄公十三年(前639),宋国曾与齐国、楚国在此会盟,称为鹿上之盟。 
 
战国时期属魏国,苏秦说魏襄王曰“南有新郪”,即指太和。 
 
后归楚国。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由陈(今豫淮阳县境)迁都钜阳(今太和县境)。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 
 
汉置细阳、乐昌、新郪。 
 
三国时属魏。 
 
晋废细阳。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废宋县。 
 
梁置陈留县。 
 
隋(581-618)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