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6-16 07: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西平铁路正把3000多年泾州古城完整遗存毁坏 4 D3 }: E; P( l( J. g. g/ X& d5 i
1 @8 L4 p8 E; t# @" G
' `3 R1 v' n, H" `1 S' I 一、3000多年泾州古城濒临灭顶之灾- N( D6 {. ]9 J! i- w [7 B
% u4 N8 ?/ w0 q2 i1 j
甘肃泾川有安定城楼,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上写的《安定城楼》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4 L/ F+ t, ^5 |. B6 x y
5 {/ T, x2 i* u& }% S. q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r3 z! \2 d1 \# [/ }9 F4 v% }- X3 ?9 H4 C' Y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4 ~6 M* ~, G) C5 t4 S/ I( G# F& u _ }4 e3 @: m6 v3 f0 D& D;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U5 S+ J9 V! i
# t7 N4 y( _2 k6 d7 z. o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5 k5 g4 e: P: o
. H8 ^5 [5 R/ ?4 O* C( ~
《安定城楼》诗古今闻名。安定城楼下的安定古城,即泾州古城,始建于商周,至于明代。* L" L7 f, ]' T" }) W3 _- G: W& I
2 x2 @% u- L# L+ I
泾州古城西城墙建于汉代,位于城关中学之西﹐现存。北城墙位于五龙山之巅,重建于唐代,现存。安定城楼即在北城墙上。东城墙位于田家沟之西,北周重建,现存。南城墙位于泾河岸,银武高速已从墙基之上而过。
$ {& P/ [4 U$ X: D' U
1 A" P; T3 p' k9 z9 ~8 g1 i% q 泾河岸至五龙山巅,城关中学西至田家沟之西,都是泾州古城原址。- \8 J+ P: T2 D+ L# F" q
- o3 N/ @0 X4 g/ d 泾州古城距今有3000年以上历史,在全国和世界上罕见。! _* ~! N5 F m( j a) y
' O2 B4 R' C. {! }' F) i% `9 K3 f; z3 w
泾州古城内有商周祭坛(盘顶子)、商周阮陵、周代共池、秦始皇过回中处、汉城墙、汉代系列墓群、汉梁家旯、北周城墙、北周宝宁寺、隋大兴国寺、隋水泉寺、隋李阿昌寺、隋安定县官寺、隋赵刚寺、唐安定城楼、唐彩门城、唐大云寺、唐将台、唐古城里、唐牛家城头、宋水泉院、宋会仙亭﹐元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元忽必烈敕赐镇海寺、太阳寺、东岳庙、仓里、营里、古粮道、阮陵渠等近30处建筑和古迹。) a/ J1 |3 \# m3 R
' G+ m! o7 p2 ], {' R
泾州古城遗址﹐经历了3000多年的自然灾害、战乱、人祸,安全保存至2011年。6 c/ Y9 x1 n+ E: }! z+ }# _6 i
- Z0 V% g9 h8 I4 c2 f 泾州古城是西(安)平(凉)铁路全线唯一的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s) o9 L: Q. {$ [' o' b
% v# B6 [/ G3 Z+ g, f 目前,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正从泾州古城中穿过,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正遭到史无前例的毁坏。( k" O" r" [4 h& \* A
: i Q3 }7 a, A- p# d( ?9 m4 t$ u 二、破坏古城后新建的铁路路基与山根夹成的是即将成为悬在数千百姓头顶的人工堰塞湖' J8 `* Z8 ` r m1 t- p5 {
2 N( ?! A! U: [" x1 a9 f+ n9 T7 c! _
泾川地处黄土高原陇东沟壑区,历史上就有1至5公里宽的冰雹带、暴雨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特大暴雨带降水加上泾河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淹没了泾州古城,泾州城从此迁至今日泾川县城处。原泾州古城每遇暴雨带水灾,洪水漫川而泄。2007年“7.24”特大山洪,是暴雨带水灾的又一次案例,3小时内降雨143毫米,使40多户农民房屋倒塌,伤亡数十人。政府以巨额救灾资金为失居农民重建了民居。$ V, T8 A/ q1 x8 T3 h- x
t; z; o& M( ^8 f$ E
新建的西平铁路横穿泾州古城2公里左右 ,距五龙山山根最窄处200左右。铁路路基高7米,即意味着在西平铁路建成之日,一个长2公里左右、平均宽00米的堰塞湖(狭窄河床)将形成。堰塞湖内有1600余户农民住宅和学校、卫生所、古迹,一旦再有类似2007年“7.24”特大水灾降临,这些农宅和其它建筑以及区域内5000多口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保障,即使立即引爆炸药炸开铁路路基,也不能排尽洪水,而且炸开铁路路基后,将导致下游的群众生命安全受到更多威胁。除了政府需要以大量资金为农户重建住宅和公共设施之外,有可能失去的无数生命无法用资金数字计算。
# w1 r H. s. y4 d6 I- V" L7 T
$ C9 p3 o& ]; l0 S3 n 这将是自铁路通车之后新生的并将长期存在的民生安全第一大患,政府将要不断投巨资救灾扶贫,使生活在古城、保护了古城的当地父老乡亲不能安居乐业,给群众正常生活带来太多麻烦和安全隐患,对当地民生、社会稳定极为不利。4 u: M! V4 r {" H5 T) a
( c: L) B1 ?" ?/ v
三、2公里左右的铁路改为隧道经过可保全泾州古城和解除数千百姓生命安全隐患6 t! o! p O0 {0 D, A* Y5 K
8 e* I7 i& v3 M7 }' X; J% E 泾州古城完整的山川形盛原貌本身就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着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丰富内涵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价的遗产,因为一条地方铁路,使全国罕见的三千年古城原地、山川形盛原貌面目全非,使西王母祖祠圣地风景区风景全变,将会引起各界长时期的批评。必将以重新改线改建才能让群众满意。% S% { R! R1 W8 M! D$ ?
9 N) `% s' j8 x/ F: t! {! O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家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甘肃省正实施“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具体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和“三大基地”。而泾州古城是华夏文明之根所在,泾州古城均处于丝绸之路带”和“基地的重要部位。
1 L7 r+ [1 f z
, U* D+ P4 P: M/ Z 商周祭坛是商周先祖祭天之所在,阮陵、共池是商周诸侯国阮国国都所在,阮陵是中国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标志,大兴国寺、大云寺、水泉寺是隋文帝亲临并分舍利、武则天置金棺银椁安奉舍利、宋真宗敕赐宋真宗泾州解脱禅院﹐元世祖忽必烈敕圣旨、八思巴用八思巴文书写圣旨碑文,元成宗广孝皇帝铁木尔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寺名及碑文、明宪宗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诗碑之所在;唐安定城楼是李商隐代表作《安定城楼》创作之地,安定城楼也是与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齐名的中国古代名楼﹐是中国名楼之林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标志建筑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之原地的城楼,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创作的建筑物,是李商隐的丰碑,是唐诗血脉的实质流动,是全国诗人、作家汲取灵感、圆诗人梦的诗坛。 回中牡丹园是李商隐系列爱情诗写作之地。城内出土的国宝级、一级等文物近百件。
; ^7 a% H+ h' E5 f3 S( ~1 T% d- c; B k) \$ C( T/ F
泾州古城的的历史地位是“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连络中外,翼带东西,诚关中之襟要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宋时,范仲淹受帝命后谢曰:“泾原重地,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并环庆,……”“帝从其言,故有是命。”(赵时春《平凉府志》)。泾州古城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名城,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外文化时磨合、适应、消化、提高之地,见证了从商周至明代中华文明辉煌的每一个进程,它和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一起,是丝绸之路起点段最大的丝绸之路地上遗址。
3 N2 b- N- h3 i8 o
: M% l5 G3 v: y7 q* }) P 3000多年的泾州古城,是唯一的。
4 a/ X$ A" w; _
, X$ }! o! @, k& F3 Y, i& b 铁路经过之后,完整的泾州古城历史原貌将不存在,不可再生。; E8 S" A9 _5 f+ b9 t3 p" T: c$ K
2 V$ h( l! z4 z) u# O, K/ D7 c
正当建设文化强国之际,正当实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之际,泾州古城内的近30处古迹原址、现存的城墙等,都将复原,将成为中华文化强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7米高的路基,封死了通往以上古迹的道路和审美视线。
' ^ Z* t! K) K% _# j7 x% \1 Q1 U: j- v P" \6 i
中华文明,不能缺少泾州古城承载的文明。0 \' _4 e: E" G# L, D
8 [/ g3 y+ `! Q8 ~6 d# `: X 丝绸之路起点段最大的地上遗址,不可缺少泾州古城遗址。; s, t) h, f9 s& Y1 H
5 H# i+ ?* q9 @6 d9 F 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不可缺少泾川这一重要区块。
4 P) z- c, I! @- P3 P& [, r# W8 z5 z
, t/ n! v3 ^8 u" k 2009年,甘肃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请示。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批复甘肃省文物局,针对破坏部分城墙的建设设计方案,要求铁路建设部门进行优化。文件指出:西平铁路“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铁路选址移出古城保护范围”。但西平铁路公司未执行国家文物局批复精神。, U: e8 e. D6 O- z \' ~
4 `6 U9 i! p: [( } h9 l Z 2011年,甘肃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重新呈报了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通过泾州古城文物保护方案。2012年3月12日,国家文物局以(2012)138号函批复﹕“泾州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西平铁路直接穿越泾州古城﹐不利于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请根据我局办保函(2009)902号文件精神﹐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调整设计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西平铁路未按照国家文物局函改线,仍按原设计方案建设。- M, b7 @" P& S( F- e- p5 O" L9 Q
/ Q6 a5 b- r; W 沿着五龙山根,从田家沟口至阳坡村,打约2公里长的隧道,即可让西平铁路顺利通过,让这一陕甘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动脉通车。而泾州古城历史原貌可完整保存﹐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可圆满建成。民族之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可永久传承。
$ J" {1 P3 F2 Y: b$ w
& K; u) S7 K W7 R/ I 而西平铁路不改线继续建设,3000多年古城和文明载体未在古代战乱、历代人祸、历代天灾中消失,却毁坏在2012年时段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举国以人为本、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动工之前夜,如何向祖先和后人交待?7 F4 Z+ d0 b# ^
8 k1 R' V k5 r4 l: q. T' N 保住泾州古城完整,从山下以隧道形式可建一条西平铁路。' W' X% X: p$ @6 \# F% o6 ?8 R
{1 T: V+ s+ x: |. A 坚持不改线,是以毁坏3000多年泾州古城历史全貌、以制造成千上万百姓生命安全隐患为代价建一条铁路。: e! G. n* f3 D8 d( c [' t& Z
6 p0 `% q' k1 f' k$ S6 q
如何选择?请以中国人最基本的良知底线选择!
) N4 A: k7 |- A
! x* z4 m+ W5 Z2 c4 u% W% H 如何选择,请以中国人2012年时段的智慧、尊严选择。
4 {' u& T; D. v7 X- ?0 C; b* u4 b8 F. b5 ~2 F7 z
在2012年时段﹐泾州古城应该作为中华民族无价的精神、文化财富留给未来,以利当代民生,以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利子孙后代。0 V/ ~# I' O( k. }( Z6 X$ G
$ W2 l+ y& r' q- W1 ?0 g* a: R
% c- D( [/ \1 I7 t# r8 k7 U/ v
2 m4 {0 j8 {0 n4 k7 B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 刘玉林
+ p" f& _6 Y/ t
8 h% g$ o w1 K9 [! F+ g# s: o; ^甘肃省泾川县政协常委、甘肃省民俗学会理事 魏海峰3 @# U& Z9 h' j8 o8 ^# d
2 q; w: u! ^- h. B& ^
甘肃省泾川县政协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赵毅2 B6 k- n' M% |: i6 O4 w
. x" r/ q O) |9 d
2012年6月2日
8 l- Y5 b9 V: u+ i3 i/ v1 ^/ T& N7 r&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