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3829|回复: 88

    关于甘肃古城阮陵话题请发表于此版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5 23: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阮陵遗址即将受损,族人愤愤不平,相关讨论话题特开专栏以尽我阮氏后人绵薄之力。宗亲网冒被关站之风险尽我辈之心意!望族人珍惜并力挺!
    发表于 2012-6-16 07: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平铁路正把3000多年泾州古城完整遗存毁坏

    7 R: y9 i# C0 ]. d& I9 W. g  & W9 c- U; A3 m4 V. B/ i

    ' o: o4 n  d+ W  q& @; @1 g* F  一、3000多年泾州古城濒临灭顶之灾
    % V. L! n4 F6 R8 a! i8 d
    ; v7 b$ X* p+ I8 d' K  甘肃泾川有安定城楼,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上写的《安定城楼》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6 d, b0 ^; Q) X9 N, R9 G" L! t; L# ^8 L+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r7 B( i; m% o" b5 Q* O
    3 c! C) Y! ~- }$ W2 u  t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7 C/ ~# z, k" Z# N# f! \4 ]6 }' z,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q0 n% k/ d% U+ t2 ]& N1 ~$ |# W' X9 l, m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1 ~2 K) _, d5 e  R9 r
    ( r: z0 O" {9 m* J. X
      《安定城楼》诗古今闻名。安定城楼下的安定古城,即泾州古城,始建于商周,至于明代。
    # w. Z- O" T1 }) e- ]! Z
    4 @' g8 I' C% M. p: k  泾州古城西城墙建于汉代,位于城关中学之西﹐现存。北城墙位于五龙山之巅,重建于唐代,现存。安定城楼即在北城墙上。东城墙位于田家沟之西,北周重建,现存。南城墙位于泾河岸,银武高速已从墙基之上而过。; m, u- u1 x6 B

    5 P+ n+ R5 I- ~, A  泾河岸至五龙山巅,城关中学西至田家沟之西,都是泾州古城原址。1 M9 T1 \2 k1 n& M$ L( o6 v
    - W+ T8 t. k4 s+ h1 X8 V
      泾州古城距今有3000年以上历史,在全国和世界上罕见。% Y) J0 x* z; d
    & r4 ~$ R6 N' F9 B, U
      泾州古城内有商周祭坛(盘顶子)、商周阮陵、周代共池、秦始皇过回中处、汉城墙、汉代系列墓群、汉梁家旯、北周城墙、北周宝宁寺、隋大兴国寺、隋水泉寺、隋李阿昌寺、隋安定县官寺、隋赵刚寺、唐安定城楼、唐彩门城、唐大云寺、唐将台、唐古城里、唐牛家城头、宋水泉院、宋会仙亭﹐元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元忽必烈敕赐镇海寺、太阳寺、东岳庙、仓里、营里、古粮道、阮陵渠等近30处建筑和古迹。' _: V( a' X7 o4 F

    + ?) M9 f! e. Z2 r0 V' L  泾州古城遗址﹐经历了3000多年的自然灾害、战乱、人祸,安全保存至2011年。
    # ?4 L6 Z( e4 U8 _( V! y
    4 m& n. m- ~' s  泾州古城是西(安)平(凉)铁路全线唯一的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l4 ~! z6 m6 N- C: g

      x' \$ x. i7 p  目前,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正从泾州古城中穿过,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正遭到史无前例的毁坏。
    $ {+ b" e3 T. o& T
    / P9 A% [- I) {9 i0 P  E) ?) r4 c  二、破坏古城后新建的铁路路基与山根夹成的是即将成为悬在数千百姓头顶的人工堰塞湖
    3 @2 I/ O! Q/ ]7 P' U" b7 w$ @7 }) ?
      泾川地处黄土高原陇东沟壑区,历史上就有1至5公里宽的冰雹带、暴雨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特大暴雨带降水加上泾河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淹没了泾州古城,泾州城从此迁至今日泾川县城处。原泾州古城每遇暴雨带水灾,洪水漫川而泄。2007年“7.24”特大山洪,是暴雨带水灾的又一次案例,3小时内降雨143毫米,使40多户农民房屋倒塌,伤亡数十人。政府以巨额救灾资金为失居农民重建了民居。
    6 p3 W7 g) q% H+ `5 I; o- A6 u: V! v1 Z8 {% h) U5 K
      新建的西平铁路横穿泾州古城2公里左右 ,距五龙山山根最窄处200左右。铁路路基高7米,即意味着在西平铁路建成之日,一个长2公里左右、平均宽00米的堰塞湖(狭窄河床)将形成。堰塞湖内有1600余户农民住宅和学校、卫生所、古迹,一旦再有类似2007年“7.24”特大水灾降临,这些农宅和其它建筑以及区域内5000多口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保障,即使立即引爆炸药炸开铁路路基,也不能排尽洪水,而且炸开铁路路基后,将导致下游的群众生命安全受到更多威胁。除了政府需要以大量资金为农户重建住宅和公共设施之外,有可能失去的无数生命无法用资金数字计算。5 d, p8 E; x: T* B" X; T! p1 {
    0 u( }* [0 I/ c  H
      这将是自铁路通车之后新生的并将长期存在的民生安全第一大患,政府将要不断投巨资救灾扶贫,使生活在古城、保护了古城的当地父老乡亲不能安居乐业,给群众正常生活带来太多麻烦和安全隐患,对当地民生、社会稳定极为不利。8 a6 _8 ^9 S; h

    8 M: O) F. t5 z  三、2公里左右的铁路改为隧道经过可保全泾州古城和解除数千百姓生命安全隐患* L" C" N9 |, O0 Y$ _
    ; v( N1 O. M- v, m8 @! b( u2 u, b
      泾州古城完整的山川形盛原貌本身就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着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丰富内涵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价的遗产,因为一条地方铁路,使全国罕见的三千年古城原地、山川形盛原貌面目全非,使西王母祖祠圣地风景区风景全变,将会引起各界长时期的批评。必将以重新改线改建才能让群众满意。
    ; m; R/ L% c2 _8 D# w5 _' B  D$ _' x/ g* T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家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甘肃省正实施“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具体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和“三大基地”。而泾州古城是华夏文明之根所在,泾州古城均处于丝绸之路带”和“基地的重要部位。1 J: l6 K# ]0 {8 R9 W% R' a' t
    " i, w4 y9 s- \  e1 v
      商周祭坛是商周先祖祭天之所在,阮陵、共池是商周诸侯国阮国国都所在,阮陵是中国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标志,大兴国寺、大云寺、水泉寺是隋文帝亲临并分舍利、武则天置金棺银椁安奉舍利、宋真宗敕赐宋真宗泾州解脱禅院﹐元世祖忽必烈敕圣旨、八思巴用八思巴文书写圣旨碑文,元成宗广孝皇帝铁木尔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寺名及碑文、明宪宗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诗碑之所在;唐安定城楼是李商隐代表作《安定城楼》创作之地,安定城楼也是与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齐名的中国古代名楼﹐是中国名楼之林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标志建筑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之原地的城楼,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创作的建筑物,是李商隐的丰碑,是唐诗血脉的实质流动,是全国诗人、作家汲取灵感、圆诗人梦的诗坛。 回中牡丹园是李商隐系列爱情诗写作之地。城内出土的国宝级、一级等文物近百件。
    0 ]  s4 \# Y$ x' w' l4 a/ j8 j: e! W6 ]& M$ d6 o) d
      泾州古城的的历史地位是“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连络中外,翼带东西,诚关中之襟要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宋时,范仲淹受帝命后谢曰:“泾原重地,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并环庆,……”“帝从其言,故有是命。”(赵时春《平凉府志》)。泾州古城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名城,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外文化时磨合、适应、消化、提高之地,见证了从商周至明代中华文明辉煌的每一个进程,它和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一起,是丝绸之路起点段最大的丝绸之路地上遗址。+ F9 t9 N- m; G" O4 s! J7 I

    - R% O( t) K1 M' M  3000多年的泾州古城,是唯一的。
    , p; Q4 x3 `) _, J5 L$ r8 H8 e2 Y* m# `
      铁路经过之后,完整的泾州古城历史原貌将不存在,不可再生。" A8 _$ j- o  a; B! ?; `( f# g
    * `* ]. `9 U+ i8 p$ w8 |
      正当建设文化强国之际,正当实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之际,泾州古城内的近30处古迹原址、现存的城墙等,都将复原,将成为中华文化强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7米高的路基,封死了通往以上古迹的道路和审美视线。$ V& m+ h" l* G4 s
    ' a! ~& m0 V- g7 a3 M- `7 }
      中华文明,不能缺少泾州古城承载的文明。
    5 o3 Q/ ^- m1 w; y* k% s9 E% A' @8 m1 h1 `: Q1 ^  N1 D  e  a) O
      丝绸之路起点段最大的地上遗址,不可缺少泾州古城遗址。
    , W2 {; [0 \$ G$ B' M! u
    ' W+ o! D* r1 j9 Z- w# Z  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不可缺少泾川这一重要区块。7 z8 ~: D7 P) v! j" A/ X& i
    ; j6 C5 g! m/ x) m) M" r. y) K
      2009年,甘肃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请示。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批复甘肃省文物局,针对破坏部分城墙的建设设计方案,要求铁路建设部门进行优化。文件指出:西平铁路“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铁路选址移出古城保护范围”。但西平铁路公司未执行国家文物局批复精神。8 q. i9 \! u9 |  u; T7 {/ h

    3 w9 E+ h& Y6 Q5 v" f+ t  2011年,甘肃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重新呈报了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通过泾州古城文物保护方案。2012年3月12日,国家文物局以(2012)138号函批复﹕“泾州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西平铁路直接穿越泾州古城﹐不利于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请根据我局办保函(2009)902号文件精神﹐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调整设计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西平铁路未按照国家文物局函改线,仍按原设计方案建设。; T! K+ J& c0 ^! q" `5 z3 p

    $ _% s/ W7 u0 h0 e. |7 S  沿着五龙山根,从田家沟口至阳坡村,打约2公里长的隧道,即可让西平铁路顺利通过,让这一陕甘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动脉通车。而泾州古城历史原貌可完整保存﹐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可圆满建成。民族之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可永久传承。) g% t% n: a  P, D2 B0 k! B
    + U' A1 v) A- S: o7 P/ ]# t1 y
      而西平铁路不改线继续建设,3000多年古城和文明载体未在古代战乱、历代人祸、历代天灾中消失,却毁坏在2012年时段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举国以人为本、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动工之前夜,如何向祖先和后人交待?- c0 @3 J/ C/ v# r" Q* ~
    3 p7 k  W5 z, H
      保住泾州古城完整,从山下以隧道形式可建一条西平铁路。0 n* m+ E" H' j5 {
    0 v" [3 c+ C' f
      坚持不改线,是以毁坏3000多年泾州古城历史全貌、以制造成千上万百姓生命安全隐患为代价建一条铁路。
    ; q! S; L2 P9 K" |5 V
    ) T1 c6 m! c$ W" Q  V! O, \1 v  如何选择?请以中国人最基本的良知底线选择!
    5 M# B; W/ b1 A8 l
    ! X) q6 `( Z; B6 W; i  如何选择,请以中国人2012年时段的智慧、尊严选择。
    1 X6 n0 U% B6 ]
    1 G3 E( v9 H5 g% H; K  在2012年时段﹐泾州古城应该作为中华民族无价的精神、文化财富留给未来,以利当代民生,以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利子孙后代。
    9 x6 x3 m& o+ S- R' r# N& [5 t8 f2 h$ z+ K" I
      + Y2 g& k% a% l9 {1 G/ J3 q
    " O( x1 z- R+ e: f) E1 B7 w8 \& ]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 刘玉林/ X( j) X# b6 W$ Q1 V
    2 ]) Q2 o0 a4 e5 t1 L# w, }
    甘肃省泾川县政协常委、甘肃省民俗学会理事 魏海峰) M( E6 y  p6 |3 X4 u& a

    1 d. {# K7 ?4 q5 U# L& B5 [甘肃省泾川县政协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赵毅
    , ^6 D1 h! W+ _8 e" [
    % p) R* t& A: L& R' H  2012年6月2日
    6 y" |! {; u9 t& b0 K: o( C
    9 J& ^0 v, O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泾州古城被毁
    $ W5 v# d6 {4 z8 N. R5 P
    & x" p- b5 @  F8 x: Z; ]$ P8 [0 M【文】:& l" C( ?2 G/ ]& B) E

    6 r2 D  Z5 ^9 w2 q# U      故国(1)五千年,吾郡(2)三千岁。
    % x3 p2 R% z4 {7 m3 t+ b7 n/ U
    9 f" P) M  a$ i- I# W  U$ t9 b      王母牧西戎(3),共王(4)赏荷清;
    0 J3 {' V. v5 ]2 Z% h  J9 v% ~' b. L. n1 N5 U
          周穆岂多情,弃戈黄竹(5)声;1 }! R) y0 J" o/ ^7 H; D0 E, `

    5 e; [8 ?; q5 h8 W9 n      阮陵(6)迹何处,安定城楼(7)轰;
    4 ^/ o. }* G' x+ }3 v% n/ C, V& {" O( P$ r5 ?1 m" S2 V- [  L
          沙门本凡人,开岩修佛心(8)。
    / B( w% n2 k& P0 K& Z$ n' X
    + G$ A( H. i5 E0 r      可哀洪武(9)浪,拍尽前世荣。
    4 w7 X3 ]/ R, Y# ~: Q0 Q* d, A9 ^/ J4 z9 D: ~; z
          从此多没落,背井弃故城(10)。6 B& l. Q! ^/ Z5 w* {9 x1 D
    6 `  ?" H, O, t: v; W0 _  J2 S
          故城何戚戚,城头生荆棘。
    3 V" P! _) ~& [$ s8 e: V8 D& E. J" \  _6 H
          忽逢乌龙(11)过,避之奈何及。
    3 h" R# K# s4 i
    - J' k- l  s1 o: f4 q+ G' C      铁爪撕其脸,铁铲破其肠。* G! p4 z) h3 r: z

    7 l' p" a$ R$ E  S/ }      大哉三千年,至此只一晌。$ Z9 b! v% q" d+ M$ M0 k
    4 A1 r, U) [: [. B
          何须急催催,毁后还土黄。
    ) r: k+ @) I/ w; r8 {0 h, d# ?
      w( J) f1 E$ Y, b. w: H      “立时保吾民,倦卧肥田乡。
    ; }2 K( \0 F: t0 k' W$ E" \$ z
    6 [( C* V( n8 ~5 `% W      劝君行莫急,欲速难达畅”。2 v" X; F# {! E( F9 S1 y

    ) d% k4 b' N3 C7 S9 Q- F/ X
    # K" j2 U7 ~. r3 U5 A
    1 Z8 q" T! k3 m* P3 }【注】:/ U" t0 k, b0 p0 v2 ]: r) e, i
      n: Q' b1 P* r1 {: m2 d
      (1)故国:指华夏民族,史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 K9 L" n0 i' L- e! L! @

    * E% w! C$ \1 T# H" ~6 P0 n  (2)吾郡:指泾州,从商代建城祭天以来,有3000年历史。
    ) E/ K$ U6 {5 @) E7 n* n( u; R- u) M* a& I0 ]2 C8 \
      (3)王母牧西戎:据吴晗先生考证,西王母西戎游牧部落曾与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动与陕甘高原的泾河和渭河流域。
    # s( Z9 S7 }+ A2 y8 {: s9 ^
    % F$ W; U' u4 m: \. _7 [  W  (4)共王:传周共王曾与夏日避暑今水泉寺的共池,那是池水喷涌,轻托荷叶,煞是惬意。今共池遗址尚存。, ~: [) @+ ~! ^

    " m/ b+ x3 t( F7 T# Y7 Q. @  (5)黄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在瑶池与西王母相会,互赠礼物,以示两国相和。别时互答别辞,穆王感于情,作《黄竹歌》。+ i& K+ k8 }- Q8 ~% p4 @
    1 x8 c3 K. ?' O
      (6)阮陵:世传为古阮国的帝王陵墓,具体位置不详,大约在今水泉寺兼山一带。  `+ A! r2 K, P) ~+ S$ ?3 |
    - r- `/ {% E- I: T8 T
      (7)安定城楼:根据李商隐诗作《安定城楼》考证,唐代时在泾河北就以建有安定城楼,后毁于明洪武水灾。
    ' }, m) [- d& [- P
    ) J* D" S7 ^9 b# i& i. M  (8)开岩修佛心:指北魏时期,泾州一带为当时的佛教文化中心,沙门众人纷纷开岩凿石,开筑佛窟和修行洞窟。今存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及百里石窟长廊,均为北魏遗存。
    ( q! y* e2 x$ X- Q9 U1 l1 `* s9 ^% h8 j" P) f
      (9)洪武:指明代洪武年间泾河流域发生的一场灾难性洪灾,当时泾州全城被荡为平地,损失甚惨。3 D$ j5 D; Y. ^
    2 p+ Y% Q1 x  B- K3 x# @+ V
      (10)背井弃故城:指明洪武水灾发生后,幸存下来的百姓,在官方的主持下,重新选址在泾河南岸筑城建屋,即形成今泾川县城。6 |) }5 e( e$ A# W5 X- i7 ~
    4 w4 S; j7 _# \. e# e  t
      (11)乌龙:指西平铁路工程。
    * i) d% H% A9 m( W5 n9 n6 Q) x# {' T% R+ z  Y0 [( C) A6 w
    & T# @3 s. ?5 {. w, O1 }, j+ x7 X#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泾州古城事件】《人民日报》介入采访

    - i7 R% r5 I& f6 K8 N1 j  昨天下午,陪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西平铁路穿越3000年泾州古城遗址的现场,我想表达的是:3000年祖先遗产可以不要,因为3000年之后,铁路也会是遗产,想必是这样的吧。最主要的是,如果因为泄洪不利给当地百姓造成生命财产安全,那么不是经济数字可以量化了,当事者铁路部门、当地政府或许都难辞其咎吧!请看图。1 R" V/ N5 k5 L- |
    # @0 W, m  E8 u( `
    事件背景:
    7 K+ C. D) h# s$ I1 O* z, k
    1 i8 N6 K8 T; x- `7 t  【泾州古城事件】泾州古城遗址在铁路建设部门机械下城墙被毁,水泉寺百姓被置于人工堰塞湖之中。国内IT精英胡延平、李开复、刘强东等名人、导演、作家、诗人微博转发支持,呼吁保护祖先遗产和百姓安全。
    $ q+ g/ r+ [8 G, V# g
    / F9 b' z( H7 y2 {; t#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挺到底,谁删除宗亲网,阮氏人抄它九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文物局:将西平铁路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

    9 I  I& J* r1 j  B 201206070839536238.jpg
      x& ?6 o) |4 v4 m办保函[2009]902号
    5 u& ?' b- S0 A3 i; y. A关于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意见) O6 v8 W( y8 a- z

    1 @3 S0 ]; l. F' y甘肃省文物局:* u9 {7 ]0 B+ {& z( [# y* J
    ' J, }0 U. z: G6 o( x
      你局《关于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请示》(甘文局发〔2009〕95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 I  O# j2 P- f2 _- [
    * r3 ~) G# b( b. G  一、两条线路(南线、北线)均通过文物保护范围,特别是北线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建议铁路线路选址在南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移出古城保护范围。
    + h- U% H! _3 c$ m( f  r5 ], @6 [8 Y& |4 T. F4 X8 c/ J
      二、所报文件过于简单,无相关选线立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不能满足评审要求。
    . j3 q: b0 E$ }
    - D' Q! K5 B3 R7 d& ~  三、补充该工程对古城遗址本体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7 r& C' t# I: O/ S: l& ?
    0 L6 R9 O* J, O/ N. y# _3 Y! E, J* N  请你局组织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后,按程序另行报批。  W" C0 J& d3 \4 z! h: M1 ]

    ) `% Y! c9 L. U9 D7 T7 e$ n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3 E  r% y. g  m1 ?! |' ?5 ], X! ]
    " F* |8 A7 Q$ f1 J( U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秘书处% [7 ~1 z! a, q5 C# }
      2009年12月11日印发  初校:姚可心  终校:蔡禹权
    + n! y8 y' V9 w 201206070843266257.jpg
    3 }: ~& |* n4 f/ t1 X" B7 m办保函[2012]138号
    , H6 T1 [2 b) s, ?; C( [1 b( J2 A% Q* O关于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涉及泾州古城选线方案的意见6 d9 \8 h: o. l# S1 \+ `; k

    ; K6 |! V' R5 H" C3 x甘肃省文物局:5 z0 C% ~; _, Y

    ! A/ P/ K5 q& {- |  你局《关于重新呈报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通过泾州古城文物保护方案的报告》(甘文局发〔2011〕223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S  H3 J: H( v* @+ z* }

    : U7 B( J2 u1 T: Q7 a  泾州古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价值,你局所报西安至平凉铁路选线推荐方案(即CK方案)直接穿过泾州古城,不利二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请根据我局办保函[2009]902号文件精神,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调整设计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
    ) H+ q) d9 Y* }, d; S9 T- ^7 d4 r+ u+ c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K2 a) p' L/ N7 s& y$ V7 Z3 ?+ J
    # Q% b% h- n5 F8 G( U  v* d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秘书处4 H7 @7 E/ O9 w+ w9 k5 ~
      2012年3月12日印发  初校:刘清  终校:张磊
    3 ?; p4 B& b& e# ]) o. L" o, q. ~. ~1 ]' X3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泾川古城事件】省文物局文件曝叫停铁路施工

    ( @- F$ X) t2 b- Y5 e* p  G  6月7日消息:省文物局文件曝工作程序,叫停铁路施工
    5 k4 H& |! G  Y5 H8 A8 l9 Y2 N) H' V" n' A% J0 x
      5月21日,甘肃省文物局下发了(2012)9号文件,回复泾川县政府请示。: U" j( ^% {9 W5 q1 _; e, w

    " l; }3 k. b# t3 |2 m, M  文件透露岀:/ o& U" l( j9 h

    8 p0 c+ r0 @) C; \8 ]  省文物局2006年同意西平铁路在考古勘探等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后可以通过泾州古城,但考古因故并未进行。
    4 o/ V1 n+ \, Q7 {- C/ d5 h5 J: }6 o( S  I7 _5 Y
      200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牵扯到工程建设的审批权限收归国家文物局,对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后,西平铁路提出了建设方案,但国家文物局审核后未能通过。
    # H. z, A9 J* t7 |$ y0 B
    & w5 o, E4 L0 ~. |( Z6 y$ L& I  2010年,省文物局召开有关方面会议,要求西平铁路重新编制建设方案上报,但又一次未能通过国家文物局同意。( {6 V$ w/ ~  L
    $ F: x9 f* r/ f
      文件要求泾川县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未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不得进行施工。
    4 ]& N9 @4 C* x5 ~8 N4 S2 F( x, e
    7 @# Z$ X9 ?+ M+ ]8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7: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泾州古城事件6月8日快讯

    * ?, ]- G) T% z; f3 w  【泾州古城事件6月8日快讯10:05】美国阮氏宗亲会会长阮家麟来电,对古城事件表示愤怒,将发布团体声援支持保卫古城。3 l$ N6 x9 \/ X; L

    $ w0 _+ l* i$ Z+ d8 N9 o$ I  【泾州古城事件6月8日进展09:50】省、市文件、函件要求泾川县政府依法行政,阻止铁路违规建设。# ~, B: \8 H) k  t* c' {; \
    ) T" I8 ^6 t# b5 C5 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8: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信良:强拆古城墙,颤栗的是民族记忆

    + z8 r1 `1 I, V2 L/ R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过程中,位于甘肃平凉的泾州古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当地文保部门曾两次发出紧急停工通知,均被无视。
    % Z) @. f; o. e
    . Y2 o: E" R9 D( ?  看着图片中古城墙上被推土机巨齿撕开的大口子,感觉不是历史的苍凉,而是现实的悲凉。推土机是无知的,开动它的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则说对文物保护一事是“毫不知情”的,只是“上级单位说修就修”。施工方负责人还举证说,泾川段开建以来,省、市工作组先后10余次到现场办公,没有人提出过项目建设破坏了文物遗址的事情。1 L. V" \! s9 c7 C1 y; I
    % h8 u% L& H$ Q/ D4 |, l
      这可就怪了,国家文物局曾两次发函,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川古城的建设方案“不同意”,并要求将该项目移出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施工方竟然“毫不知情”?莫非是选择性失聪,其“上级单位”没有听到国家文物局反对的声音?
    4 x* x" w0 b9 W! `; Y
    5 B" K, }% i! F7 o0 D  有老百姓说“几个烂城墙,拆了就拆了”,这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他只为自家稻粱谋,见识短点浅点坏不了大事。但公家的规划审批部门相关人员如果也是这般见识,那可就白吃公家饭了,让这样的人规划未来,只会抹平了历史文化,只会给子孙留下一片历史遗存已清零的土地。
    ( i6 M# Z1 a; |: q9 m+ f- s; F5 M3 E9 t7 V
      泾川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魏海峰给省长留言说:“一条仅有2公里左右的铁路线,为什么就不能在古城外的山体打一条隧道通过呢?”看来,在有关部门规划之初,是做过计算题的。在天平的两端,一边是一座丝绸之路上3000多年的古城的遗存,一边是一段2公里左右的铁路线的修建成本;一边是“无关痛痒”的文化,一边是眼前可观的投入,天平明显是倾斜了,而且斜得很彻底。
    & L: O) E- \) v' a+ I
    + v8 a0 {6 w5 Q( a  有人说过一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发展不得破坏保护,保护不应影响发展。”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哪是鱼,哪是熊掌,总得有一个价值取向的吧。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如果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前瞻意识与历史眼光,就会干出发展毁了保护的事。
    . R3 C6 g" @& _3 o6 v3 S
    7 N0 U% b& E  H  V4 y  有意思的是,这边厢把千年的古城墙铲平了,那边厢却硬生生竖起“仿古城墙”,这样的好戏在不少古城接连上演。比如去年郑州市在文庙附近,建起了一南一北两段“仿古城墙”,高约10米,上窄下宽,状似两个大棺材,被市民视为是瞎折腾。前年大理修公路拆毁了连忽必烈都“未能破”的龙首关古城墙,于是只能“修复”。真的不去,假的不来,在推土机的轰响中,真要让“铁汉心酸,石人洒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风中颤栗。! T) m/ h4 G' u1 X$ G. u/ J8 U
    $ r$ l" k, C1 n& I

    6 O/ C2 ~' j' L8 R0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0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攀峰:古城遗址和重点工程缘何"狭路相逢”
    + Q  p$ T. e- }1 e5 Z: n5 j" `1 i
      记者接到群众举报称,在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过程中,位于甘肃平凉的泾州古城遗址遭严重破坏,当地文保部门两次发出紧急停工通知,均被无视。一方是国家重点工程,必须按期完工;一方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遗址,保护不容忽视。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这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协调?铁路要通过泾川就必须破坏古城吗?(6月11日《人民日报》)
    & {/ Q. G  Y7 \  也许答案很明确,千年古城遗址不容破坏,铁路工程还得继续推进,如果重新规划设计,数亿元的投资就打个水漂。有关资料显示,西平铁路2008年7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而遗憾的是直到2009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建设方案批复甘肃省文物局:“两条线路(南线、北线)均通过文物保护范围,特别是北线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建议铁路线路选址进一步优化,移出古城范围。, Z. n8 P+ X0 T) U3 ~

    / ~6 R  I8 V7 `) Y, @7 D  铁路建设方表示,在此之前甘肃省、市工作组先后10余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没有人提出项目建设破坏了文物遗址的事情。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和之前出现的文物遗迹被毁事件类似,比如,前几日曝光的大夫第被建停车场,文物部门拿着法律的武器最终都铩羽而归。% a* a! ^3 s# v
    / W  G: w2 H' X
      在笔者看来,古人讲所讲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深刻的揭露了问题之所在。在此类事件中,多有承建方拿着批复的文件大兴土木,文物部门发现问题积极干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可以使文物得到保护,而相关建设得以顺利进展的事先协调机制呢?谁又来负这个责任?, |7 N3 W5 q# e3 I

    - y' f0 w. ^# O6 E  其实,在文物保护面前,我们都不应该成立历史的罪人。换言之,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建设是荣辱共济,相辅相成。一条铁路的修建会使我们的文化建设走的更远,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成为哺育经济的沃土。深厚的文化资源,国家重点工程,这都是任何一地政府和民众梦寐以求的利好之事。
    % n" u: ^5 C' j: E+ s, R) `( L7 }2 G( y  z( @9 k
      而当下尴尬的遭遇或许正折射出当下各级政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机制的缺失。西平铁路的规划设计为何没有考虑千年古城遗址?这无不提醒着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和意识有待加强,更提醒着我们急需成立一种文物部门必须参与的规划、设计和审批机制,使各种文物在规划审批伊始就规避被破坏的风险。(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 ~9 a( |6 ?8 d8 `0 F( n
    6 t3 E) b% d+ J- K! w: B-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