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广东茂名新塘阮初 发表于 2014-1-31 08:44:12

神奇的故乡------广东茂名公馆造腾新塘村

亲爱的宗亲,大家新春好!今天是大年初一,是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今天给大家送上厚厚的大礼-----《神奇的故乡------广东茂名公馆造腾新塘村》,送上我们家乡浓浓爱,送上我们阮家的祖宗对我们的期盼与祝福,送上我们阮家子孙的自强不息!这篇文稿的诞生,感恩阮志坤宗亲的约稿,感恩新塘村的退休老教师阮鹏礼。
       老区人阮鹏礼(通讯手机:13542350851)笔者简历(人生履历)
笔者系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退休教师阮鹏礼,1941年11月11日出生于新塘革命老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2—1956年读小学;1956—1959年读初中;1959—1962年读中师;1962—1978年任乡镇科研工作;1978—2004年从事教书育人工作;(1985—1988年中文大专函授)2004年夏季退休。一走出校门就踏进社会为党国人民忠心耿耿工作了42年,在从事科研工作其间搞“七0一”微生物研究,1971年获得湛江地区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85年获得茂名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时为:少年英雄——林水权生前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1989年获得公馆镇人民政府、茂名市人民政府二级颁发的最佳文明家庭的荣誉证书;1991年获得广东省初中部汉语拼音抽考当地镇属中学第一名。退休后热心投身于力所能及的有益社会公德之事,经常义务打扫村巷,保持村容卫生。今已年越古稀,但诚愿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身!因时间仓促,还有很多的资料没有收集完善,也希望宗亲们热心提供资料,为下一次出书做准备!附注:当年南方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少年英雄——林水权英勇事迹标题为:“舍弃火热年华,护卫祖国花朵”。(可翻阅当年的南方日报较正其事)




神奇的故乡(神奇的革命老区——新塘 阮鹏礼)

神奇如画朝朝劲,成材学子处处荣

    一提起新塘,风水大师都说:“好一块神奇独特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笔者已年越古稀多载,风雨飘摇的岁月还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更何况耋耄(八九十岁)的长者哪有不清楚的?不尽人意的往事如不提起,就会永远消逝!
清朝初年有一支从福建莆田县分支而来的阮氏家族(从族谱考证)不断迁徙,最终选择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西南与吴川化州毗邻的风水宝地——即今日的革命老区——新塘村。说它是风水宝地都是历代风水大师所评说,她有着神奇的体态、颜容,恰似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有欲博长空万里之势,栩栩如生,座落自然。其身后青山环抱,树木葱茏;身前沃野无垠,应节之时庄稼茂盛,果菜飘香;身边的池塘竹树环合,池水清洌,水中游鱼悠然自乐……

   然而更神奇之处,就应数“宝地”之地了,村前千米之余有一小丘,约一百多亩,形似一枚官府印鉴。而小丘东北角有若十足的文房四宝,如“坡地、溪流、池塘、山嘴”.山嘴甚似一支笔锋紧靠砚台般的池塘边,而溪水就源源不绝地流入池塘顺手而出恰似磨墨姿势,笔锋对面的坡地,就像一策策的书稿或一块块的纸张,好像读书君子正在勤奋攻读或泼墨挥毫似的。世人言之凿凿,神乎其神的传说至今不断,诸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类更喋喋不休。

广东茂名新塘阮初 发表于 2014-1-31 08:45:15

本帖最后由 广东茂名新塘阮初 于 2014-1-31 08:46 编辑

      新塘村除地理位置较特殊之外,还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激励学子成材的族规。要说得较清楚明白一点,就务必追溯我们的族谱历史。解放前阮氏祠堂人口不过千人,但却拥有相当丰厚的祖偿,每年可收回佃农的田租谷几百担(一担相当于现在150市斤左右),多的年份甚至超过千担;此外还有几百亩草木茂盛的山头,周如复始卖给砖、瓦窑老板又可收回稻谷几十担,甚至上百担,每年收入的几百担稻谷都归祠堂统一处理,其方案如下:
一、祖偿处理:
1、从总收入中抽出相当一部分作为奖励成材学子(各学段所毕业的男学生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留学);
2、留一定的储备应对荒年岁月及祠堂平时的一切开支;
3、剩余部分按入族的人口,不分男女平均分配。
二、祖偿(主要是祠堂收回的田租谷)分配原则:
1、分配前入族的村民,不分男女每人均享受一份(一般情况每份稻谷一担或几斗及其他的物品)。(附注:一担等于10斗)。
2、凡具有毕业证书的学子则逐级加倍奖励(如:小学毕业的是人均的二倍;初中的三倍;高中的四倍;大学的五倍;留学的六倍,如具有多种毕业证书的,则取其中最高学历段的毕业证给予奖励)。
附注:
(一)解放前当地的农民长工,务必善于耕作,又年轻力壮的男子汉除老板包食、住外,一年到晚的工价只不过是3-4担稻谷。
(二)长工一年到晚从没有节假日的休息(有病例外)。
三、祠堂每年举行春(农历二月十五日)秋(中秋节)二祭有权参祭对象
1、凡年满五十岁以上的男人(不分学历)才享有参加祭祖的一切权利和待遇。
2、凡具有小学毕业以上的男生不管年龄大小均有上述的权利和待遇。
四、成材(才)学子的其他权利(附注:小学毕业已算成才)
1、凡拥有学历的学子在族内有优先任职各差事的权利。
2、凡拥有学历的学子有权参议族内一切章程、决议等权利。
    上述对成材(才)学子的一系列优惠决策,让不少的寒门子弟逐步达成一致的共识——“读书脱贫,用知识改变命运”!可解放后祠堂给予成材(才)学子的奖赏已不复存在,但多年来“诗、礼、传、家”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遗风不变,更让那些寒门子弟深刻地体会到:“学而优则仕,知识就是财富,要把知识作为浚开生财之源,致富之路的重要一环”。一代代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者尽管历尽艰辛,亦在所不惜。如:当年家庭并不景气的阮振汉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绝对服从祖国的分配,去到那里都吃苦耐劳,工作踏实、能干、业绩辉煌,几年后被任命为中国石油部工程师。
   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人下海经商,不断掘金,但求学专一的阮振伟不为之左右,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习攻关之上,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不久又获得博士学位(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见,一举成名天下传”)他荣名千里,令乡里人刮目相看。(附注:今远渡重洋,移民加拿大定居)
我还不得不提一个铁骨铮铮的穷孩子——阮传术(阮亨礼之次子),他是新塘革命老区、革命家庭孕育出来的钢铁孩子。其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前参加革命,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转战千里,在枪林弹雨中多次负伤,但有使令,万死不辞,尽管他高大威猛(身高超一米八,体重一百九十多斤)但在长期艰苦的磨炼中逐步拖垮身体,后患重病,经医治无效病故。年仅四十八岁就撇下有孕在身的柯氏,由她带着年幼的三女一男,缺衣缺食,整天以泪洗面,步履艰难的她好不容待到产期,于气息奄奄之际产下遗腹子——阮传术。童年时没有一家的孩子可以与他相比,他坚强、自信,从不向困难低头,更不为恶势弯腰,具足革命先躯者的志向,在凄风苦雨中从不为衣食无门而呻吟,更不为挨饿受冻而哭泣,年仅五岁就常伴慈母、兄姐一起劳作,一家六口相依为命,四季交替,寒暑易节,风里来,雨里去,不知走过多少艰辛路,尝尽了人间多少苦,给他童年的回忆就是:“门前绿竹空过节,山上黄连苦在心。”俗话说:“寒门子弟颇有志”,他在觅食求生中不知跌过多少次,跌倒了,爬起来,跌倒了,再爬起来,时来月往,把他炼成一个铁骨铮铮的时代英雄,毫无畏惧,站在时代的前头,战!战!战!终于苦尽甘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广东石油学院,毕业任职后勤实能干,成绩显著,逐年晋升,几年后就提升为中石化某部门负责人。如今,他虽权高位重,薪酬丰厚,但他革命家庭气质不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改,一味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艰苦创业中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朝着理想的人生阶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而频频举步,更为桑梓的寒门子弟竖起奋发成材(才)的铁样板。自此,家乡名牌学子就接踵而来,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茁壮成长。如:哈大的阮德志、浙大的阮锦飞、中大的阮伟超,他们个个都出身寒门,不胜枚举的典范比比皆是,总之今日老区的名牌学子就遍布神州大地,红遍大江南北。(东北、华北、华东、两广,其中广东居多)
    这几年乡村的发展,涌现更多乐善好施的带头人。他们有的虽为女流之辈,但巾帼不让须眉,他们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更能尊贤重仕,十足有战国时“四君”之风范,不愧所到之处人们都夹道欢迎。时时处处都以豁达的胸怀融入社会,有的加入茂名义工团组织,始终都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为难能可贵之处就是他们的生活低调,平易近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无私心杂念,群众基础相当扎实,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他们做不好的工作,为了把义工工作做得更充实、具体,他们平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挤出来的生活费用来购置物品,书籍,带领义工团到边远的山区、落后的乡村、穷困的家庭,问寒问暖,捐资赠物,和颜悦色的交谈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他们有的从戎拜将,统领三军,威风凜凜,有的带领大家办实业致富。
    他们桑梓情浓,时刻与老区人民心连心,经常劝导家人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为打造名牌的新塘老区而尽心竭力,对老区的建设关怀备至,曾多次与老区人民挥汗如雨共建老区的美好家园,把原来的四合院生产队屋改建为“新塘文化活动中心”,与村民精心策划、布局、设施:小礼堂、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音响、电视室、留守儿童呵护室、桌球室、寝室、厨房、餐厅、洗手间、自来水、板凳、坐椅……总之日常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还常常带义工团的志愿者来教留守儿童读书识字,唱歌跳舞,给我们作形势报告!对村里是留守儿童时刻关怀备注、体贴入微,不是爹娘胜似爹娘的深情足可融透三尺寒冰啊!为人之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区人更为他们的义行壮举而高歌!自文化中心落成之日,每当逢年过节远道而归的名人雅士就云集其中,济济一堂,共叙天伦之乐,在欢乐之余,我们又特意邀请某些履历资深或经历艰苦的长者讲述新塘老区的创业史。分别请出年已耊耄之际的阮诗儒和阮利礼讲述村里的故事,激励后人。阮诗儒担任了20多年的生产队队长,他给大家讲生产队的光荣历史,新塘村是粤西“农业学大寨”的标兵,是公馆镇乡村硬底化的第一村等等;阮利礼是村里的退伍军人,早在解放前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经历了解放大西南残酷的战争考验,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952年响应党的号召,退伍还乡,那时,成千上万的群众从造腾村步行10多华里,敲锣打鼓来迎接他还乡。当时他很受感动,热血沸腾,发誓要用实际的行动回报党!回乡后,他克服重重的困难,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先后当过民兵队长,大队会计,多次评为茂名市劳模,茂名民兵先进工作者,茂名市文明家庭。1976年还到广州出席了广东省退伍军人先进代表大会,并评为省级光荣军属。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儿子阮周飞于1994年应征入伍,现在是部队的营级干部。他用实际的行动,实践了他的诺言,为退伍军人树立了榜样!他们虽已白发苍苍,但一切不减当年,声如洪钟,健步如飞,真不亚于三国时的老将——黄忠。他们仍可横马挎枪,征战沙场,可谓大将风度不凡,爱国情怀不减。老人是一宝,他们给了新塘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2013年11月28日茂名阮姓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他们更加系统地关注村里的人文建设,组织车辆带村民们去广西,化州,信宜,台山等地参观,祭祖,联谊,开阔视野,促进团结。人人都目睹了老区新塘的巨大变化。如今,老区——新塘新貌颇具雏形,趋向城市理念发展,村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都为青一色的水磨抛光砖铺设,村道宽阔,光洁无尘;村道旁的路灯排列有序,每当灯火通明之时,村道就光彩夺目;地下排污管网排布科学合理,家家相通衔接,畅通无阻;屋舍俨然有序;村前村后绿树成荫。寒暑易节,老少同乐!怎不教人欢欣鼓舞呢?
新塘村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沁人心脾,让人留恋忘返。老区人民又怎么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新时代新塘村可爱的人:阮东秀、阮传裕、阮志青、阮传艺、阮炜家、阮周飞、阮初等等。
    若有个善于丹青的画师将其山水、人物、事件等一一勾勒出来成为一幅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长廊或绚丽多彩的画卷多好啊!今日,焕然一新的革命老区——新塘正所谓“神奇如画朝朝劲,成材学子处处荣!”

阮志坤 发表于 2014-1-31 10:29:16

{:soso_e163:} {:soso_e163:} {:soso_e163:}

阮南俊 发表于 2014-3-1 22:12:47

赞一个!{:1_12:}

阮戈 发表于 2017-11-20 13:30:26

{:1_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奇的故乡------广东茂名公馆造腾新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