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
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下面我们分享蔡老师小故事大智慧:
玩物丧志
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半夜常常打电子游戏机,里面都是杀来杀去的,结果打到最后脑神经异常,常常都会感觉到很多人要杀他。他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听完觉得很反常,赶快通知他的父母。他父母赶过来要接他,但是还没接到,这个学生已经在街头拿着刀砍伤很多人,其中有几位已经致命。所以,玩物丧志,这一错,人生就毁了。
切勿拿安全开玩笑
我曾经听过一个案例,有个小朋友趁他的同学刚要坐下的时候,开了个小玩笑,突然把椅子移开。结果同学没有提防,一下就整个身子坐下去,当场脊椎着地,医生宣判终身瘫痪。所以,“事虽小,勿擅为”,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小孩,这个同学将在病床上过此一生,他很痛苦。不只是他痛苦,还有谁会痛苦?他的父母!将一个孩子抚养至此,突然变成半身不遂,父母比他还要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可能眼泪都止不住。我问小朋友:“关心你的人有多少?”他们算一算,亲朋好友也有几十个人。因此,你一个小小的过失,造成了几十个人的痛苦。
所以,只要对人的安全有任何危害的,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做。孩子要对安全特别敏锐,第一要注意别人的安全,不能乱开玩笑;第二,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所以,要告诉孩子,不可以乱玩火、乱玩电、乱玩水。我们也常常看到寒暑假期间,孩童溺毙的情况很多,这都是没有人教导他们要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所造成的。
教子心行要厚道
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才一秒的时间,水便全黑了。请问要花多少秒,水才能回复到本来的清净状态?可能百倍、千倍。所以,孩子的思想假如污染了,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将污染清除。
我有时常跟一些同事聊天,那些同事说:“某些综艺节目真好笑,笑得我都快要躺在地上。”我说:“你看那些主持人在挖别人的隐私,拿别人在开玩笑,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他说:“当然不对!”但你觉得很好笑,当你笑的时候,你儿子在旁边陪你笑,他是否知道究竟对与不对?他感到爸爸觉得很好笑,那这样做是对的。所以,孩子耳濡目染,对别人的言语轻慢,会乱开玩笑。当你发现孩子讲话没有分寸时,再要把他扭转过来就非常困难了。
不学礼无以立
一个企业的主管,有一次接待一个广东的客人。接待广东的客人一定点什么菜?当然点广东菜。他带了几位员工去,这些员工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口味的菜。主管带员工出去的用意何在?让他们帮忙招待客人。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帮忙招待客人,几个人反而在那里讨论点的菜太难吃。刚好有一道菜特别辣,菜一上来应该是让客人和长者先吃,但是他们立刻把这道辣菜转到自己面前就开始吃起来。老板一看,赶快转到客人面前,转过去没多久,他们又转回去。老板无奈,觉得太失礼了。现在的年轻人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没有处处为人着想的心,处处自私自利,当然就会失礼。
莫忘初衷
我们在推展中国文化都是深入经典在学习,究竟深入经典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经典?这个动机很重要。很多推展经典的人,着重在让孩子背很多书。请问让孩子背很多书是不是当初的目的?学习经典的目的,是要扎好孩子德行的根本。然而,走到中途就忘记当初的目的了。追求要背很多经,陷在为名、为利之中。带着孩子到处表演,就把当初的目的全忘了。
我曾经到过一所学校,应邀去参观他们学校召开的亲师会。有两个孩子上台去念《弟子规》,我就坐在下面。在念《弟子规》时,两个孩子站在麦克风旁边,念到“兄道友,弟道恭”时,其中有一个孩子要抢麦克风,不要让旁边的同学讲,就推了他一把。我在下面看,实在看不下去。究竟是背出来重要?还是做出来重要?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时时都要明了“为什么做?”不可以忘记初衷。
善恶从小要教 从我的侄子身上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当中。有时他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会拉拉妈妈,然后跟妈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这个小朋友不能乱骂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骂人是错?没有。他为什么懂得?当我们教孩子为善,他同时也体会到了什么是恶。我们告诉他孝是善,他就知道不孝是恶。我们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就知道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我们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要爱护别人,他就知道伤害别人是恶,不替人着想是恶。因为我们教他善,他同时也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明白此理,他就懂得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他就开始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年轻人误入歧途,听到一些朋友的挑拨,就不分青红皂白跟人家去做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善恶不分。因此,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立刻就会误入歧途。
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已经犯了大错,警察局打电话到他家里,他妈妈接的。警察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一听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她赶到警察局,一看是他儿子正在做笔录,便突然话锋一转说:“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不好的朋友是缘,这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因在何处?孩子从小善恶不分,这才是因,这个因遇到恶缘,马上就走入岐途了。
称赞不当亦害人
有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才四、五岁,所有看到她的长辈,眼睛都瞪得很大,然后说:“你的眼睛长得太美了!鼻子长得这么美!嘴巴也长得这么美!都长得这么漂亮!”我们的老师说,看到这个小女孩,都不敢再看她第二眼,因为太漂亮了。所有的长辈都一直称赞她的相貌,然而这个称赞只会增长她的傲慢心和虚荣心。所以,小女孩上课时,常常把镜子拿出来照一下,不专心上课。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她的脸上、她的衣服上,而不花在学习上。漂亮的女生从小就听这些称赞,她已经很重视她的脸蛋。假如一上中学,男生们也夸她:“你真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同学”,一听到这些话,迷魂汤一灌下去,她就飘飘然,非常危险。因此,过度的称赞会害了孩子。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我有一个晚辈,两岁多就开始学英文,她的阿姨教她念英文。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她的外婆把她带到我们家里来,然后就开始表演。“对尊长,勿见能”,而这孩子从小就在很多长辈面前表现得不可一世,好像很有能力,她从小就增长傲慢,而傲慢是求学问最大的敌人之一,慢心一长就会目中无人。
所以,她到我们家里来的时候,她的外婆就开始跟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长辈听。”一开始问:“苹果怎么讲?”孩子说:“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讲了好多都没有偏差,厉不厉害?可能大家一听,“哇!好棒!”还在给他鼓掌。突然这个小孩对外婆问了一句话:“外婆,书本怎么讲?”她的外婆一听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外婆,你怎么这样白痴!”有了知识,有了技能,而不懂得对待长辈的态度,会导致知识愈高愈傲慢,所以学习的次序绝对不能颠倒。
所以,我们先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得愈多就愈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得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父母辩论。有个孩子六岁时,有一次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妈妈说:“妈,你有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在跟我反驳,那再读下去会如何?
读书首择书
有个孩子年纪很小,母亲觉得多看书对孩子有帮助,所以就买了很多书让他看。本来他很想有个弟弟,所以跟妈妈说:“妈妈,你再生一个弟弟。”后来,看了很多书,增长了许多邪知邪见。有一天就跟母亲说:“妈妈,你不可以再生弟弟了,因为你生了弟弟就不爱我了。”因为有些书籍里面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产生对人的嫉妒和分别。所以,小小一本书的污染,再去除他这个私心要用多少时间?老师整整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他这种私心转化过来。因此,我们面对小孩,甚至于面对我们身旁的亲友,要帮他们防止污染。否则看了负面的书以后,要再把他拉回来,确实不容易。
缺德教育的产品
有一对姐妹,姊姊说:“今天我们班同学来问我数学,我不愿意告诉他。”妹妹接着说:“假如是我,我会告诉他,但是我会把错的告诉他。”你看小小年纪,嫉妒心多重。
我听到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小女孩,好像是小学三、四年级,她的数学是班上的顶尖。有一天她的爷爷去世了,她的爷爷是数学教授,所以那天她必须请假,因此没来上课。班里正在考数学,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她请假的原因,小孩子们说:“终于死了!”为什么?她爷爷不死,她总是第一名。现在小孩的思想都是功利的,嫉妒心多么重!很可怕!当孩子的这种功利心在不断膨胀时,他的竞争、争夺手段首先伸向他最近的人,是谁?他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父母很愚昧,都在制造自己中晚年的悲哀。还有些家长教导孩子,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确实现在的家长必须要尽快提升教育的观念才行。
莫让孩子慕虚名
有一个陕西的教育官员说,他有一个朋友,有一天跟他说:“我儿子真聪明!”因为有一天这个小孩跟父亲要了两块钱,父亲就拿了一张两块钱的给他。他说:“爸爸,我要两张一块的。”他爸爸就问他:“那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两张一块的?”他跟爸爸说:“因为有两张,我就可以送给教务处、训导处两次,每次可以加十分,拾金不昧。”这个父亲还很高兴,说自己的儿子多聪明。这位教育官员听了,在那里“唉呀”一声。父母有没有教育敏感度?没有。孩子已经开始说谎、不老实了,他还认为孩子的脑子真好,其实孩子要的只是虚名。所以,为人父母应该时时刻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莫让孩子慕虚名。
莫让孩子慕虚荣
有个幼儿园的孩子,有一天他父亲开计程车带孩子到幼儿园上学。孩子下车以后,刚好碰到他的同学,两个人正要往教室走去。他的父亲没有马上把车开走,刚好就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同学问:“那个开车的人是谁?”孩子说:“那是我们家的司机。”孩子竟然把自己的爸爸说成是家里的司机。现在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很会攀比,好虚荣,这相当危险。他的父亲警觉到了,隔天就帮孩子办理转学,很可能是那个幼儿园里都是达官显要的孩子。
有一个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四岁多,每天去上幼儿园。有一天,居然有很多的老师都到他们家里来,一问才知道,他四岁多的孩子主动打电话,邀请这些老师到家里来吃饭。他讲话的口气跟谁学的?居然所有的老师听了以后,都觉得应该是他父母的意思,所以都来了。他的父亲很惊讶,看到孩子学的都是社会上的行为,后来也把孩子从海口转学到北京某个学校去。这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应该多多留心、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给予孩子极负面的影响。
北京一家公立的幼儿园,孩子大部分都是很有钱,或为官的子弟。每个孩子都是他父母的心肝宝贝,那一天是期末表演,不只孩子来了,也不只父母来了,连爷爷奶奶、司机,甚至于还有个专业的摄像人员一起都到了。因为每个家庭都要找最好的角度拍照,最好的角度有多少?结果当场这些家长就吵起来,打起来了。所以,我们的言语和行为要非常谨慎,不可以用地位、用权势来向别人炫耀,甚至于打压他人。纵然有财富、有权势,还是要以慈爱待人,要以平等心待人。
子女物欲勿轻诺
有个小女孩跟着父亲走在路上,那孩子才五、六岁,看到一路上有几家冰店,经过第一家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就说:“爸爸,好热。”爸爸没什么反应。走到第二家的时候,小女孩又说:“爸爸,好累,我们休息一下!”结果爸爸还是没有反应。走到最后一家的时候,小女孩说:“爸爸,这已经是最后一家了。”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一定会使出混身解数,把你口袋里的钱掏出来。
说到这里,我也很惭愧,小时候吵着要买玩具,我也没有说话,我就坐在地上不起来,我的父亲就会买给我。但是我的母亲很厉害,虽然她的脾气很好,但是她很有原则。记得有一次,我也跟母亲要一件东西,母亲没有回答,在那里看书。然后我就开始在地上打转、耍赖,但无论我在那里怎样又叫又滚,我母亲都不管我,后来我自己很累就走了。因此,当家长有了不变的原则时,孩子就自然地顺应你的原则,所以要沉得住气。
宠子害子又害己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很容易发脾气?因为我们帮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视为理所当然,什么事都是应该替他做的。当亲人没有做好时,他的脾气马上就来了:“你为何没有帮我做好!”有个老师的孩子十多岁,他每天都帮孩子灌好水,然后让他带上,多少年如一日。突然有一天,为他装水稍微晚了一点,孩子接过水壶,对他很凶地说:“我迟到都是你害的,拿那么慢。”自己该做的事没做,父母替他做都视为应该,理所当然。所以,父母要谨慎,给孩子太多财物,孩子从小奢侈,他觉得父母给他钱是理所当然,以后父母要满足他无穷的欲望,麻烦就大了,这叫做宠子害子又害己。
什么是末日
现代人的功利主义特别重,第一个念头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是西方翻译的名词,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每个人的第一个念头是自私,自私再提升就变为竞争,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竞争再提升变斗争;斗争再提升,变战争;战争再提升,就是末日。
我走在路上,常常看到电线杆上写着四个大字,“末日到了”。何谓末日?生不如死叫末日。生不如死,那才是真正的末日。
两块石头
一座即将落成的佛寺,要雕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像。找来了两块非常有灵性的大石头。两块石头质地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块略为好一点,所以就拿这块较好的石头先刻。在雕刻的过程中,石头常常抱怨:“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让你刻了。”雕刻师就好言相劝:“你再忍一下,再过两个星期就好了,你能忍得下来,你将成为万人膜拜的释迦牟尼佛像。”它一听:“好吧,我再忍两天。”结果在这两天中,它还是拚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师的心都快碎了,最后说:“好吧,那你就先歇一会儿。”就把它放在一旁,然后就对另外一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塑你,你可不能喊痛。”这颗石头说:“我绝对一声都不吭,你大可放手来雕塑,来磨炼我。”雕刻师因为受第一颗石头的影响,一边雕还问它会不会痛,这第二颗石头没有任何怨言。
终于两个星期过去了,雕出非常庄严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因为雕得很庄严,所以万人统统来膜拜。结果因为来膜拜的人太多了,踩得地上尘土飞扬,必须想办法。看看旁边还有第一颗大石头,就把它打碎铺在地上。这样,第二颗石头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颗石头成为万人践踏的碎石。所以,一个人假如不愿意自立自强,就会落得被人轻视;一个人真正有志气,不断锤炼自己,就会赢得身旁人对他的恭敬和爱戴。
学竹
中国圣贤人很善于向天地万物学习。我们来感受一下,看到竹子,可以从其身上学到什么处世做人的道理?竹子一节节很有志气,很有它的原则。竹尖会垂下头来,表示谦卑。竹子是空心的,表虚怀若谷。谦加上虚,常常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所以竹子可表君子谦虚之风。
竹子是一节一节的不断往上长,其实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往上突破,一节一节地突破。而竹子每一节的节心特别硬,好比人生有很多关卡,我们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竹子很正直,昂扬直立而不屈服。所以,我们要学竹子的正直,而此正直是代表内在的一种气节。我们常说人生要外圆内方,“方”就代表一个人很有正直的气节,外圆就是与人相处要圆融一点。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很正直!”所以,言语就常常直言不讳,没有看情况、看时机,让朋友听了很不舒服,可能彼此的关系就僵化了。所以,要圆融,懂得观察时机再去谏言。
而竹子都是整片长在一起,所以表示要懂得选择好朋友,一起产生对环境的影响。身教、言教,还有环境对一个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我们也会在这种气氛之下,得以“德日进,过日少”,自己的道德也会增进。荀子讲过:“蓬生麻中。”这个蓬就是比较弯弯曲曲的,但是你把它种在麻子里面,因为麻都是很直立的,则蓬也会自然直立起来,“不扶而直”。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特别重要,尤其在孩子没有定性之前,环境就特别重要。
竹子可以让我们领受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常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他们的答案有时都会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其实孩子都很有悟性。我问孩子:“你从竹子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孩子回答说:“竹子的精神就是处处为人民服务。”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竹子,竹笋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叶子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处不能用。”我听到这里都觉得很惭愧。竹子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它全部都奉献出来。而且只有奉献,从来没有向我们索取。而我们才做了点小事就跟父母讨价还价,就跟亲友讨价还价,“我对你这样好,你一定要如何对我。”人与竹相比确实是自叹不如。如此深刻体会,就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有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说:“我可以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你首先要看什么?”这个人就说:“那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刚好在用午餐,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的人对坐在桌子前,筷子都是一公尺长,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一声令下,所有的人拿起一公尺的长筷子,拼命夹食物,一夹住就往自己的嘴巴塞。结果因为筷子太长,还没有夹回来,筷子就撞在一起,食物掉满地。掉了以后,还互相谩骂对方:“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那个人看地狱的气氛非常不好,看不下去了,便对小天使说:“算了算了!我去看天堂!”
小天使带他去天堂,一看还是那样的一排长桌子,两边还是坐了两排人,还是那些菜,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很纳闷。结果一开始吃,所有的人把菜夹起来,都先让对方吃:“来,给你!”有一个人人缘不错,有三、四个人同时给他夹菜,他说:“等一下,等一下,我快要噎着了!”从此地可以看出,当人念念都为对方着想,就生活在天堂之中;当人都自私自利,互相竞争,互相计较,那就生活在地狱之中。
所以,我们要把家庭营造成天堂的气氛,这样家庭里的人才能长命百岁;假如家里的气氛像地狱,家庭中的成员就会变成癌症的高危险群。所以,家庭气氛有赖于每个分子去营造、去付出。
鸭子学飞
有一群鸭子非常羡慕老鹰能在高空中飞翔,所以就相约去找老鹰学习飞翔。它们也很好学,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六点半就去找老鹰,学到晚上六点半,整整十二个小时。学得很认真,终于每一只都学会了。六点半它们要告别老鹰,就跟老鹰说:“谢谢你一天的教导,我们要走回去了。”鸭子一天学了什么?“飞!”结果学了一天,它们怎么回去的?“走回去的!”把学习到的本事都收藏起来了。
劝谏的智慧:媳妇如何劝
当媳妇的,要能观察到,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领会我是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我母亲嫁过去的时候,她的小姑、小叔都还在念书。当时她要出嫁的时候,我的外公极力劝退她。外公分析给她听:“你嫁的是长子,他的弟弟、妹妹还在念书,公公又是捕鱼的,收入不稳定,所以你嫁过去一定很累。”我妈妈就说:“我还是要嫁。”为什么?她觉得我父亲很孝顺,孝顺的人才有情义,才有道义。所以,有钱的人她都不要嫁,就要嫁给一个穷小子。结果就嫁给我父亲,确实生活很辛苦。
嫁过去以后,教书的钱都拿出来做为家用,还要给小姑、小叔念书的费用。所以,要有眼光,要放眼未来,知道孝子、有孝道传家的家庭,往后一定会兴盛。再者,中国人说:“吃亏就是福”,当你舍得吃亏,就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对你的佩服。我母亲家里还算富裕,嫁过去还懂得这样付出,所以小叔跟小姑对她就非常佩服,对我母亲也很好。所以,家庭状况就逐渐改善,因为有孝心的人对家庭一定有责任感。母亲嫁到我们家差不多二十多年,当信任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她才开口讲话,这时开口就很有力量。所以,做人要厚积薄发,不要太躁动,不然会欲速则不达。而且给他人建议,不要一建议就提五、六条,这样不好。偶尔建议一条,虽然他没有做,但他后来印证“你讲得很准”,信任度就会愈来愈高。
劝谏的智慧(卢叔叔劝友)
卢叔叔和一位朋友交往了将近二十年,卢叔叔去找这位朋友的时候,很巧这位朋友离我家很近,我就很欢喜载卢叔叔去找他这位朋友。卢叔叔拿了很多圣贤书送给他的朋友,送完之后我又载卢叔叔回去。在路上卢叔叔就跟我讲,他说和这位朋友认识了十七年;十七年前他就知道这位朋友一定会败下来。所以,古代的人很厉害,有智慧的人也很厉害,看到别人的言语、行为,就可以推断他往后可能会有什么际遇发生。
因为他这位朋友年轻的时候,一下子就飞黄腾达,资产上亿,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一有钱之后,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有钱,什么都可以办得好,事业如此飞黄腾达,傲慢心立刻生起来,别人的话就听不进去。在这段时间内,因为他听不进别人的话,卢叔叔就静静地观察,等到他的事业衰下来,衰得很惨,从上亿的资产变成负债,而且还不是小数目。这时,当初在他飞黄腾达,每天跟着他趋炎附势的朋友,现在一个都不见了。所以,人认假不认真,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能认清楚的人还是不多,所谓患难之中才见真情。
因为他衰败得很惨,所以卢叔叔每个星期都来帮他解决财务问题。外面的公司请卢叔叔工作都要很多钱,曾经有一个公司请他当顾问,每个星期跟他谈三、四个小时,一个月就谈四次,总共十几个小时。这个公司一个月给他多少钱?两、三万元。而这位朋友没有给他分毫,连车费他都是自己出,就这样几个月帮他解决财务问题。在患难当中,朋友对卢叔叔的信任愈来愈高,然后他再把圣贤教诲介绍给他。真正能解决他人生问题的,绝对不在给他多少钱,而是传授他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除了送他佛书外,卢叔叔还跟我要了一些儿童教育的书,如《弟子规》、《三字经》,因为卢叔叔还考虑到不只他要接受教育,还有他的小孩也要受教育。这种感怀朋友的心,爱屋及乌,连朋友的下一代都放在心上。
因为卢叔叔的模范作用,往后面对朋友我也会想到,我们才劝一次、两次就不耐烦,卢叔叔劝了十七年都还锲而不舍。所以,自己就会觉得很惭愧,会鞭策自己要继续提高学问。
劝谏的智慧(劝善怒)
有一位做父亲的,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家里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一根钉子。”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根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钉在上面,突然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慢慢就会懂得观心为要,时时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于这样的敏感度,他发脾气的情况就逐渐减少,后来终于不发脾气。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到后面把一根钉子拔出来。”就这样他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就跟他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都已经千疮百孔。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我们用刀子在肉上划一下,只要一、两个星期它也能修复过来;但是“恶语伤人恨难消”,当我们用很尖锐的言语对待他人,他心灵的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平息。有没有听说过因为被别人骂而去自杀的?有!所以,言语很有可能比刀更利。这位做父亲的就告诉儿子,虽然你现在不发脾气,但是你以前所发的脾气,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际关系上的很多障碍。我们要明了瞋恚、发怒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好,这种自他都不受益的事,能不能继续做?当然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办法来对治。
劝谏的智慧(身劝)
当一个人步入社会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朋友,所以朋友之间也要懂得互相规劝。记得我在“澳洲净宗学院”有半年的时间,我和卢叔叔有几个月的时间都住在一起。八、九个男众住在一起,难免房间里会稍微乱一点。卢叔叔都没有讲半句话,默默地把它打扫干净,连梳理台也擦得一滴水都没有。卢叔叔做了好几天,都没有一句怨言。一个星期过后,有一天有位师兄突然就对大家说:“人家每天擦得这么干净,你们还在那里乱丢!”结果从那天开始,整个房间就变得很干净。从此事件中,我深深体会到,规劝别人并非一定要用言语。要用自己的德行默默去做,自然就能唤醒每个人的惭愧之心。
劝谏的智慧(郑均劝兄)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郑均。他看到哥哥在当官的时候,收人家的贿礼,内心很难受。可是他又是弟弟,能不能指着哥哥骂?如此哥哥也不能接受。所以,他自己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给人家做扫地的工作,去当人家的仆人,再把整整一年赚到的这些钱送给兄长。他说:“兄长,我们没有钱没有关系,可以去赚,但是人的名誉一旦失去了,一生都有可能会毁掉。”他的兄长看到弟弟为了规劝他,低声下气给人家当仆人,赚钱赚得这样如理如法,而不是用偷懒的手段去获取钱财,他这一分劝勉哥哥的心也让哥哥很感动,从此哥哥就非常地廉洁。所以,兄弟之间也要用善巧方便去规劝。而规劝当中,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德行、爱心。《了凡四训》也有提到,假如我们无法感动别人,要想到是自己“德未修”,因而“感未至”。
劝谏的智慧(劝夫回心转意)
杨老师曾经辅导过一个先生有外遇的案例,他的太太来找杨老师,杨老师就跟她说:“你一定要下定决心,我才教你方法。”结果这位女士说:“我一定全心全意去挽回我的先生。”杨老师接着就跟她说:“你要拿出女人最强的能力,温柔。”所以,从那天开始,她穿得整整齐齐,把孩子功课安排好,让孩子去睡觉,她自己坐在椅子上等先生回来。结果一看表,十一点多了,十二点多了,一点多了。这时内心如何?她体会到了“一切法得成于忍”。这时先生进门回来了,她马上和颜悦色跑过来说:“你辛苦了。”就把他的公事包接过来。“你一定饿了,我去帮你煮碗面。”就走到厨房去。她先生神魂未定,究竟发生什么事?她就连续几个月的时间都这样做。
突然有一天,她先生回来得特别早,一进门话还没说就跪下去。她先生说:“你饶了我吧!我都跟你招了,这几个月我的内心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和痛苦的煎熬。”所以,当先生有过失的时候,确实还是得用我们的真诚之心去感化他,我们还要把本分的事做好,让对方觉得惭愧,引发他的反省,进而生起悔过之心。
劝谏的智慧(师劝学子)
人的生活行为都有一个惯性,不只是人,万物都有一个惯性,所以在物理学中有个“惯性定律”。你要推动一个东西的惯性,比如说一杯水放在这里,你要推动它的时候,一开始力量太小不会动,你的力量要逐渐加大,大到突破它的“静摩擦力”,就动起来了,一动就不用那么累了。所以,推动的时候,一定要突破静摩擦力,让它变为“动摩擦力”就比较顺利了。所以,我们要观察,当时机未到,要用耐性去推动,而耐性里面要包含着真诚、关怀。
有一位老师带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从小就被宠坏了,连吃饭的规矩都没有。老师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磨炼他,要让他自己吃。因为这个孩子从不自己吃饭,都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样样都是人家来侍奉他。开始训练时,小孩每天都喊着:“我不行了,老师要害死我了。”用一些很尖锐的言语在考验这位老师的定性,用很刻薄的话在刺激老师。结果撑了一个星期之后,这位老师觉得很累,心里很想放弃算了。突然星期一来上课,中午老师还没叫这个孩子吃饭,这个孩子自己坐好说:“老师,我要吃饭了。”这位老师觉得百感交集,逼了他一个星期,突然自己主动要吃饭了。所以,教育的力量来自于坚持,不能中断。
劝谏的智慧(劝戒烟)
有个朋友的先生有抽烟,她劝先生戒烟,“怡吾色,柔吾声”,好言相劝。她跟先生说:“我买瓜子给你嗑,你慢慢戒掉。”结果先生嗑瓜子嗑了一段时间,没有成功,她不惜重资又买巧克力给他吃,一有烟瘾的时候就赶快吃巧克力。正在第二次戒烟的时候,有位朋友来找他。朋友看到他在戒烟就说:“不要戒了,来来来,抽一根。”此时太太在旁边怎么办?假如你走过来,把他朋友的烟马上抢过去,先生会如何?会觉得很没面子。真的有的太太就是这样做的,当场气氛非常尴尬,如此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太太马上走过来跟先生的朋友说:“拜托!你要体谅我一下,我已经不惜重资让他戒烟,现在巧克力的成本很高,假如这次戒烟失败,我不知道要买什么给他吃了。”结果他朋友一听,立刻就把烟收回去,她先生也觉得很有面子,没有给朋友难堪。我们处处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劝谏的智慧(劝素食)
有位朋友,她在听我们授课时,了解到素食的利益很大,所以她听完课回去之后,就对她先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不要煮肉给你吃了。”讲得非常坚决。接着又说:“我完全是为你好,你要接受。”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她很沮丧地到中心来找我。她说:“我的先生真是没有善根,很不受教,我为他好,不煮肉给他吃,念念为了他的健康,他不接受、不领情。”她讲完之后,我倒了一杯水给她喝,接着我就跟她说:“你先生假如有外遇,你要负责任;你先生假如得了高血压、心脏病,你也要负责任。”她愈听愈觉得很委屈。我又跟她说:“你儿子跟父亲愈来愈不亲,你也要负责任。”
我接着问她:“你不煮肉给你先生吃,他还吃不吃肉?”她说:“吃!他都到外面去吃。”我说:“那就对了,你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人做任何事,目的一定要很明确,不然做到半途会被整个情绪所带动,而忘记了当时的初心。我说:“你现在的情绪落在何处?落在先生不受教,而为先生着想的心已经放在后面了,所以你并没有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因为先生到外面去吃,假如一不小心拈花惹草,那你也要负责任。再有,外面的东西又咸又油,长期吃下来,胆固醇会过高,会得高血压。还有父亲常常到外面吃饭,就无法陪伴孩子。”所以,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若要引导先生接受素食,要循序渐进,不要强加于人,不然就变成控制和占有。当我们的态度是控制和占有时,对方一定不愿意接受。
我跟她说:“你应该要做得无声无息,先生都没有发现;本来是煮三样肉给他吃,过一个星期减成两样,再过几个星期减成一样。还有一点更重要,你要把素菜做得愈来愈好,让先生在吃的时候,觉得这个菜怎么这么好吃!假如你把肉都收起来了,煮的都是青菜豆腐,连个蒜头都不放,他一定会吃得很难过。”我们要处处替对方着想,他就能欢喜接受,慢慢把肉戒掉了。我说:“你也可以常常带着先生到中心一起来吃饭,中心所有的老师都吃素,边吃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还会跟你先生说,你看,素菜满不错的!他就会感受到这么多人都吃素。”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吃素的人绝对不能吃得面色很难看,要吃的额头发亮,人家才会说吃素不错。很多吃素者吃得脸色很不好,因为加工食品吃得太多了,我们要吃出健康来。后来她的先生也常常到我们中心,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后来他就吃素了,所以善巧方便很重要。
辛公德化民风
隋朝时,有个读书人叫 辛公义,这个姓比较少。他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好不好?取这个名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浩然正气。后来,辛公义到了岷州当刺史,岷州是现在的甘肃。当地有一个风俗,就是只要家里有人染上疫病就把他抛弃,让他自生自灭。他去了以后觉得此事太残忍,没有孝、义。
所以,他就主动把这些被丢在路旁的生病者,都接到他的衙门来照顾,也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等到这些病人恢复健康了,就赶快请他的家人来接回去。接的时候他又跟家属说:“我跟你的爸爸都相处这么久了,我也没有得病。”这些为人子女的就会觉得很惭愧。这都是以德来唤醒这些人民的惭愧心,赶快把家人接回去奉养,这才把没有孝义的风气整个扭转过来。所以,当地的人都称他为慈母,把他当作母亲一样看待。
这位慈母不只挽救了他们亲人的健康,还挽救了每一个人的良心。人的良心若丧失了,纵使还有生命在,也是行尸走肉。所以,古代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违背道义。
劝谏的智慧(元觉劝父)
有个读书人叫孙元觉,他们那个地区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假如父母年老、生病了,就把他背到山上放在那里不管他。孙元觉劝他父亲不要这么做,但父亲不听,所以他就跟父亲一起背着爷爷上了山。把爷爷放下以后,他的父亲就要回来,孙元觉马上去把竹篓子捡回来,因为就是用这个竹篓子把他爷爷背上山的。他父亲就说:“这竹篓子不要拿了,放在这里就好。”他就对父亲说:“不行,我要带回去,以后父亲老了,我再把你背上来。”结果他父亲一听,就赶快把爷爷接回去。这也是善巧方便规劝父亲。所以,我们也要常常观机而行,用非常柔和的言语来规劝父母。
劝谏的智慧(父劝诚信)
在五伦关系中,子女都有劝诫父母的责任,所以子女应该劝诫父母,父母也要规劝子女的过失。
有一位做父亲的,刚好他的孩子十六岁会开车了,就跟孩子相约开车出门,去一个风景区。他的孩子要去加油站加油,他就跟孩子约好下午四点在这里集合。结果孩子开车到了加油站,加好了油,还有一段时间才是四点钟,所以他就近去看了一场电影,打算看完电影赶快回去接父亲。结果电影一看,就把时间忘记了,自己心里也很焦急,就想告诉父亲,车子出了点问题,所以送去修理。这个孩子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他回去之后就跟父亲道歉说:“父亲,车子坏掉了,所以我回来晚了,我去修理车。”父亲就对他说:“你怎么可以骗我?”孩子接着又说:“父亲,真的是因为车子坏了。”父亲就对他说:“我已经打电话到加油站去了,他们说你整个下午车子都在加油站,根本没有去修理。”儿子一听很惭愧,东窗事发,被爸爸知道了。
接着父亲就说:“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我不是对你生气,也不是对你难过,我是对我自己生气。”我教了十六年的孩子,居然会这样骗我,那是我自己的教育失败。所以,我要好好检讨这十六年对孩子的教育,我今天要用行走的方式走回家里去。那里离他们家有十八英里的路,走回去可能都半夜了。但父亲很坚持,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家,而儿子开着车在后面一步一步的跟着。我相信这对孩子的内心是一个非常大的震撼,孩子会非常内疚。而孩子对这件事会记忆多久?终身不忘!相信这次旅途是他所走过最长的旅途,也是他父亲给予他最成功的教诲。所以,父母教孩子也要时时以一个反省的态度来感化小孩。
以孝治天下
读历史能鉴往知来,周朝就是将孝悌的基础做得非常扎实的王朝,至今仍然能指导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他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要去给父亲问安,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很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父亲每天三餐的食物,他都要亲自去查看,看看温度是否适中,唯恐太热了烫着了,太冷了吃不下去。
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会感动全国人民。当一个君王能如是做时,全国人民会何?孝是一个人的性德,只要君王做出孝道的表率,就会触动全国人民这一分本善之心,所以人民就会效法。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德行跟志向,当文王生病的时候,周武王每天陪伴在侧,连帽子都不解下来,一直这样侍奉父亲。父亲一餐不吃,他也吃不下;父亲吃了一餐,他就陪父亲吃一餐。确实念念都为着父亲,如此陪伴了父亲十二天,父亲的病就好起来了。我相信除了药物之外,更重要的是周武王的这分孝心,让他的父亲非常的宽慰。所以,周朝是以“孝”治天下。
一个家族能这样尽孝,就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家庭都是仁德之,则一个国家就能兴起仁德的社会风气。所以,带领一个国家,带领一个团体没有想像中那样复杂,只要能从自己修身、齐家做起,自然而然能治国、平天下,使团体兴旺。
爱惜物命
在澳洲,他们在开拓公路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大树,他们都会先看看树上有没有鸟窝。假如有鸟窝,工程就停止,等季节过了,鸟飞走了再开工。我们是否做得到?
澳洲人很淳朴,迎面而来都会互相打招呼,人心很善良。人心一善良,整个大环境就风调雨顺。所以,澳洲种出来的菜都特别大,我们在那里都吃得很饱。确实当人对于生命尊重,对于万物尊重,万物一定会给人很好的回馈
兴建大利
在古代,有很多善心人士都会造桥铺路,以便利更多的人。现代这种造桥铺路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因为这些工作都有政府在做。其实也还有很多空间,我们可以去付出,比如说,马路上的坑洞已经很严重了,我们可以主动打电话请政府来处理。因为坑洞大,你要想到会有什么结果?假如有一个人刚好喝醉酒,有点不清醒,可能速度又快,碰到那个洞,有可能人都飞出去了。我们可以从这里体会到别人可能会遭殃,这就是仁慈之心。所以,当我们走在路上或者开车、骑车,看到路中央有一块大石头,就要赶快把石头移开,这个动作很可能是救了一个家庭也不一定。 所以,“兴建大利”,最主要就是可以利益别人的事,我们随缘随分、尽心尽力去做。你在高速公路上,假如看到一块石头,要赶快打电话通知交警。我们要灵活,看看怎么做比较恰当。我在海口,走在路上都会看到很多大石头,因为有很多民工在那里等工作时,聊天都会搬很多大石头来坐。但白天看得见石头,晚上则看不到,很有可能突然踢到大石头,就会摔一跤,所以我们见到了就要赶快把它移开。有时经过工地,突然一支竹竿就飞出来,有可能一不小心头就撞上,如此都很危险。若我们正好遇上了,就找找看旁边有没有红布,把它绑上去,以提醒行人注意。
一位盲人帅哥打车,至下车计价器显示11.4元,老司机把他扶至小区保安处,只说,我不收你钱是因为我比你挣钱容易。从小区内走出一斯文大叔,上车,一路畅谈,至下车计价器显示14.5,下车时掏出30道.这钱还有刚才那位的,我也不伟大,但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半善满善
古代有一位女子,有一次经过一家佛寺,她非常恭敬进入佛寺礼佛,礼完佛之后,她把自己仅有的两文钱统统布施出来。方丈亲自出来为她诵经祈福,为她求忏悔。后来她福报现前,入宫为贵妃,又带了几千两黄金到佛寺来,结果方丈没有出来,反而派他的徒弟来替她诵经回向。这位女子觉得很诧异,从前捐两文钱,方丈亲自为她祈福;现在她捐的数目如此之大,却只叫徒弟出来替她诵经。这位女子也很有好学之心,就主动询问方丈,为什么?方丈告诉她:“从前你捐两文钱是真心真意,所以我不亲自帮你忏悔,内心过意不去。现在你虽然捐了这么多钱,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从前那么真诚,所以令我的徒弟代之足矣。”从前捐两文钱是满善,如今捐千两黄金是半善。所谓福田最重要的靠心耕。我们的心地里,若处处都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并随分随力去帮忙,相信修得的福报也是非常地广大。
送花予仇人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老和尚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老和尚讲了,老和尚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 老和尚又问道:“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因为我恨它!”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 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 老和尚微微笑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 小沙弥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脑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样,我就成了圣人?如此说来,做圣人也太容易了吧!” 老和尚摇摇头:“圣人不仅只是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于化解对方的仇恨。” 小沙弥怔住了,呆呆地望着老和尚。 老和尚说:“世人对待仇恨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记仇,等于在心里搁了一块沙砾,自己总是生活在恨意带来的痛苦中;第二种是尽快忘掉仇恨,还自己平和与快乐,等于把沙砾弄碎,在上面种了花;第三种是主动与仇人和解,解开对方的心结,等于是摘下花朵赠给对方。能做到第三种,就与圣人的境界差不远了。” 小沙弥点点头。 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现了一条高于地面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弥修建的,之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蛇伤人的事情。
真善假善
很多读书人去问中峰和尚:“打人骂人是不是恶?”中峰和尚说:“不见得。”接着又问:“那对人很恭敬、很有礼貌是不是善?”中峰和尚也说:“那也不一定。”这些读书人被中峰和尚的话搞糊涂了。而这些书生懂得谦卑,就请教中峰和尚。中峰和尚说:“假如他打人、骂人是因为要唤醒那个人,一巴掌要把他打醒,这个存心是善的,利益他人是善。”所以,你那一巴掌打下去要确定他能被唤醒,假如不能唤醒就不要打了,那样就会结怨。学问要学得灵活,要伺机而动,不
然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
中峰和尚又说:“假如他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自己的私欲,那对人的礼敬也是虚伪的,所以不是善。”从中峰和尚的教诲中,我们可以了解真善与假善从何处判断?从存心。一念自私自利,纵使再有礼貌也是恶;一念利益众人,纵使是打人骂人也是善。
曾国藩:看一个家族兴败,看三个地方
曾国藩先生很有治家的智能,他虽然权位已经到达四个省的总督,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汉人拥有这么大的权位,但是曾国藩先生要求他所有的子孙,基本的生活,衣服也好,一些家活也好,都不能给底下的人干,都要亲自自己做,这样他的子孙才不会好逸恶劳,所以(他是)深谋远虑。所以曾国藩先生说,看这个家族会兴还是会败,看三个地方:
第一个,子孙睡到几点,假如他都睡到太阳都已经不知道照得多亮的时候他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第二个,看子孙有没有干家活,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辈子;
第三个,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曾国藩先生有这样正确的观念,所以他现在的子孙还很兴旺。在聂云台先生写的《保富法》里面,还屡屡提到曾国藩先生的后代在那个时候都还很好,他也举到了林则徐先生,这些清朝非常有学问的读书人,确实是把他的道德学问承传给了他的后代。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干活,才会感谢。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鹰知反哺,物我同心
有一位朋友常常去登山,他有一个习惯动作,我们看了很感动。在爬山的时候,有个蜘蛛网已经攀到人行道来了,他对其他的小朋友说:“我们来爬山是客人,这些动物是主人,这又是蜘蛛的家,我们不应该破坏它们的家庭,所以要绕道而行。”当小孩从小对于这些生命就能尊敬,就是长养孩子的善根,所以要“爱惜物命”。甚至于我们跟这些动物也要多多学习,像乌鸦尚且知道要反哺,要孝顺父母。
有个猎人,有一天瞄准了一只老鹰,正要射杀,这只老鹰刚好捕获了一些食物,老鹰没有吃这些东西。猎人很惊讶,它怎么不吃又飞走了,他就在那里等它回巢。后来这只老鹰飞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只年纪很大的老鹰,一看就是它的母亲。这只老鹰就叼着这些食物,一口一口喂它的母亲吃。猎人本来是要射杀它,看到这一幕自己也很感动,这只猎枪从此也放下了。面对动物,我们要尊敬,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地球上都是休戚与共,不应该互相伤害,应该共存共荣。
卧冰求鲤
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他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有一天冰天雪地,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整个河都已经结冰了,如何会有鱼出现!王祥到了河边无可奈何,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冰上,希望能出现奇迹。由于他这份至诚的孝心,冰裂开了,跳出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至诚感通!
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但是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从旁解围。
王祥的道德和学问日渐提升,名声也愈来愈好。后母随之起了害王祥的念头,在酒中下了毒给王祥喝。结果他的弟弟发现了,在情急之下,冲过去把毒酒夺过来,当场要喝下去,想替哥哥去死。后母看到这一幕,立刻把毒酒打翻,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她时时想置王祥于死地,而她的亲生儿子却宁愿为兄长而死。兄弟之情感化了后母,后母和这两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所以,唯有德行和真诚,才能转变人生的恶缘。
以后,王祥跟王览都在朝廷做了官。有位大官就送了一把传家宝剑给王祥,并告诉他,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一定会非常地发达荣显。王祥立即把宝剑送给弟弟。史书上记载,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为公卿,就是做大官的。所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草神求水
大陆有一位同修叫陈晓旭,她跟先生有一天睡觉的时候,觉得房间里面磁场怪怪的。她说:“假如是有鬼神的话,你们让电灯闪一下,让我们知道。”确实没过多久,电灯就闪了一下。他们夫妻很紧张,然后接着又说:“假如有什么需要,托梦告诉我们就好。”当天晚上就做个梦,是很多小孩子的声音,他们是她家前面的那些小草神,因为都已经快要渴死了,希望有人去帮他们浇浇水。清晨她走出门去一看,果然她家的花都开得很好,但那些小草都快枯死了,因为她父亲只浇花不浇草。她赶快用水去浇一浇那些小草。
羚羊跪拜只为子
有一天,有个猎人看到远方站着一只藏羚羊,立刻就拿起猎枪做好瞄准的动作。这只藏羚羊因为知道自己跑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就站在那里看着这个猎人,瞬间它的双膝就跪下去了。这个猎人也很惊讶,因为他打猎至今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过他还是扣了扳机,把这只藏羚羊打死了。后来他把它抓回来以后,剖开一看,原来这只藏羚羊已经怀孕了。所以,它这一跪是祈求猎人饶了它和孩子。猎人看到这一幕,自己心里也相当感动、相当后悔,从此他就把猎枪丢掉,不再杀害动物了。
觉西园
在汕头有家素食馆,叫觉西园。当初觉西园的设立,其目的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能吃素,不要杀生,而且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闻到佛法,破迷开悟。由于这样的动机,他们就开设了这家素食馆。这家素食馆是一餐三块钱吃到饱,而且都是几十样菜,让所有吃的人都欢欢喜喜,他们还常常变换菜色。本来一开始他们打算每个月亏欠几万块,最起码能让更多的人不要吃肉,又能闻到佛法和圣贤教诲。他们也抱着假如一天有五百个人来吃,就有五十个人拿善书回去,其中有五个人看,或许有一个人看进去就值得了。假如那一个人往生成佛了,他开这家店也就值得了。抱着念念为众生着想的存心,就开业了。
还曾经供众,免费让大家吃,一天挤进一、两千人。结果从开张至今,不只没有贴钱,还赚钱。一餐有五百人左右来吃饭,还不只是佛教徒来吃,因为他们把整间布置得很好,上面有基督教的教诲,还有伊斯兰教的教诲,把净空老和尚多元文化的观念也进去。所以,很多基督教徒开完会,也一起到他们的餐馆来放吃饭。由于这么多的人来吃,他们的收入也维持得很好,多余的钱还可以再做三件事。第一是固定做放生,第二是拿来印佛书、印圣贤书,第三是去看望并捐助当地的一些老弱妇孺,比较贫穷的人。
一般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意不能做,假如是你,你敢不敢做?如果一般商人一听:“这种生意绝对赔钱。”但是我们不能随顺世间看法,要随顺真理思考,所谓愈施就愈多。他们面对一些流浪汉都免费供养,而且给他们吃的东西不是剩菜,都是新鲜的。这真正在修平等心,没有高下之心。当地的官员也都到他们那里吃饭,然后告诉他们,你们做的是好事,是为我们社会谋福利。结果他们地区的犯罪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一些初中生、高中生也来吃,吃了以后还会主动把袖子卷起来,一起到厨房帮忙洗碗,所以这种良善的风气确实是可以不断带动起来。还有当地的计程车司机免费送法宝,只要是载送法宝,打一通电话给他就来了,而且还每天捐十块钱来帮忙做这些好事。计程车后面也会放着净空师父的法宝,只要坐车的人感兴趣,他就在计程车上转法轮,广宣流布。
确实,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事需要做,需要我们去带领。师长也给我们教诲,别人要做的事让给别人做,别人不做的事,最缺乏人做的事情,我们要主动带头来做。他们护持众生不要再造杀业,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缘,相信他们这个餐馆一定会愈开愈好。我听说好像马来西亚已经要开分店了,这个好事希望大家能共襄盛举,要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一次,台湾发生非常严重的火灾,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数十条人命付之一炬,此是台中威尔康大火。而燃烧的过程中,有老的、有少的,各个年龄层都有,统统走向黄泉路。有个人他的女朋友在这次火灾中丧生,因为没有每天通电话,所以他不知道女友已经去世了。当天晚上他睡觉时,他的女朋友来给他托梦说:“我已经死了,我们这几十个人就是在前世一起结伙抢劫,刚好这一世统统都到齐了,一把火烧了。”在这次事件当中,也有人是本来要去,突然有事而未去,逃过一劫。正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人生有舍就有得
财富要如理如法去求,而得到财富的真正原因何在?在财布施。我的姊姊当初也是在公家机关上班,后来怀孕就把工作辞了,在我们家待产。在那段时间里,我就有很多机会跟我姊姊沟通教育的观念。所以,我的外甥一出生,只要听到我的声音,眼睛就转过来,因为声音太熟悉了、很亲切。
我姊姊把她心爱的工作辞去,人生有舍有得,反而她辞掉工作以后,我的姐夫愈赚愈多。我姊姊因为在家里带孩子,用不着什么钱,就把钱拿给我。她说:“你去帮我布施掉,帮我印书,帮我拿去国际赈灾,都没有关系。”她很信任我,叫我全权处理。有一次,他们去一个大卖场买东西,因为刚刚开市有举办抽奖活动,我姊姊就填写了一份放进去。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结果没过多久,电话响了:“蔡女士,你们抽到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就把车子开回家。
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有修布施的因,迟早会得到财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理得心安。而当我们相夫教子,能够辅助先生在事业中不会有太大的偏颇。因为孩子从小自己带,在吃的方面就特别注意,让他吃得有营养,所以孩子从小抵抗力就很好。诸位同修,一个孩子从小抵抗力好,一辈子可以省多少钱?你看现在多少家长,一流行感冒,常常都要去医院报到,花的是金钱,花的是时间,花的又是体力。而孩子从小身体不好,他这一生就相当艰辛。
奢侈是败家亡国之因
商纣王时,纣王送给妲己一双象牙做的筷子。旁边有位贤臣叫箕子,他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就想商朝要灭亡了。为什么看到一双筷子,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要灭亡?我们细细来想一想,当妲己拿着一双象牙做的筷子,可能她用的杯子就是犀牛角做的,他饮食所用的是什么碗碟?可能是金子、银子做的。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住着华丽的皇宫。所以,当他奢侈的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时,最需要的是什么?钱。钱就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他要剥夺、榨取老百姓的钱财,老百姓就会群起而攻之,要革命把他推翻。一个国家奢侈必亡,相同的,一个家庭奢侈也一定会穷困潦倒,所以奢靡之风绝不可长,这一点一定要谨慎。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许哲女士是新加坡的国宝,常常有记者访问她。她人生几十年都致力于照顾病人,照顾贫穷的人。记者问她:“你帮助这么多人。”记者才说到一半,她就说:“我哪有帮助别人?我帮助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她的观念当中,哪里是她的家?整个宇宙都是她的家。记者又问她:“你都照顾别人,谁照顾你?”她说:“我不用照顾我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良的人,他的福报不可限量。许哲女士说她的冰箱都会莫名其妙就有很多菜,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为什么不知道是谁送的?当施的人是不求回馈,回报的人也不想让她知道。假如我们今天去送礼是有目的,礼物拿过去还要告诉对方说:“这是我拿过来的。”当我们是有目的去付出,对方接受的时候也会有负担,好像欠你一个人情,这样人与人相处会有压力。许哲女士的付出是不求回馈,而且她觉得那完全都是她应该做的,所以接受她帮忙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动。一有机会可以帮她做些事,大家都会很主动,所以会买些菜放在她的冰箱里。
人是不是一定要有权位才能有贵气?才能让人家尊敬?不见得!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新加坡的许哲女士已经一百零六岁,她是把全世界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她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吃一餐、或两餐。她做饭很简单,菜直接烫一下就吃,有时就直接生吃。其实这样吃才能真正吃到食物的营养,当我们用很热的火在炒青菜的时候,当你把菜放下去,维他命C、维他命B都在高温之下流失了。
她的饮食非常简单,穿衣服也很简单。她说她没有买过衣服,她的衣服都是从垃圾桶捡来的。在新加坡,很多人会把不合流行的衣服丢弃,所以她去捡回来的衣服,其实都还不错。许哲女士这样做,一来做个好榜样,二来因为她去探望的这些老人,他们的家庭情况都不太好,假如她穿着高级的旗袍去探望他们,对方就会有压力,不敢靠近你,深怕自己的手把你的衣服弄脏了。假如当大官的,每次都穿着非常体面的服装到这些贫民窟去,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距离。许哲女士穿着简单随便的衣服,他们就会感觉非常亲切。只要许哲女士走进他们的家里,他们那种欢喜的表情,就好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新加坡尊她为国宝,不只是新加坡人尊敬她,世界很多国家也邀请她去演讲,对她也是非常地尊敬。
分享: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孝悌传家福绵延
我有一位结拜大哥,他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好,侍奉母亲也很孝顺,真的是孝悌传家。他母亲过世的时候,我前去祭拜,我一看到他们兄弟姐妹的孩子,便若有所悟。当兄弟姐妹都非常孝顺、非常友爱,下一代的品质就非常好,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当他母亲去世的时候,街上的流浪汉在他们家门口走来走去,后来他们把这些人请进来,这些流浪汉到了他母亲的灵前,当场就跪下去,因为他母亲常常把饭菜给这些流浪汉吃。上行下效,上一代时时以仁德存心,下一代就会学得很好。所以,治家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孝悌。
有一次,我在厦门讲课。讲完课之后,安排听课的老师上来分享。有位中学老师一上来的第一句话就说:“我来上课,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接着他又说,他是亲身体验到孝的力量,因为他们那个村庄住了几十户人家,总共有一百零九个后代。这一百零九个后代,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只有一个不是,而那一个是已经考上大学读了两年,因为某些因素而退学。所以,这个村庄的下一代是完全有大学以上的水准,原因何在?我们要从因上观察。
他说他们在大年初一,所有这一辈的孩子都没有出去玩,都是带着父母去寺庙拜佛,去拜弥勒佛,去拜诸佛诸神。拜完佛以后回到家,再去跟所有的邻居、长辈拜年。他们做到了敬老尊贤,做到了孝悌。拜完所有的邻居、长辈之后,他们就聚集在当地的学校里,一起讨论这一年来学业情况如何,事业情况如何,互相切磋。这种孝悌之风气就成就了如此殊胜的果报。所以,凡事都没有偶然的,家风要盛都要靠上行下效,绝对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教育子女。
分享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财布施得财富
财布施得财富。一个人要经营事业,首先要了解一个观点,就是财富究竟要如何经营才能长久。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为何中国人把他奉为财神?因为他了解到财富的真正原因,如何才能让财富永恒保持。在春秋时代,范蠡跟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当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之后,范蠡就跟文种说,勾践其人只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因为你的才华在他之上,他会嫉妒你,所以我们要赶快走。文种未听其言,后来果如范蠡所料,越王勾践赐文种自刎。所以,看人很重要,我们看错人,很可能一生会有很大的损失。
范蠡带着西施到了江南一带,就开始从小生意做起,没几年他发了大财,就立刻把钱全部布施出去,又从小生意开始做起。过了没多久,又发了大财,他又同样把钱布施出去。史书上记载,三聚三散,他真正明白财就像水一样,要让它流动,积财丧道。财布施出去,马上又会回来。所以,《大学》说:“财散则人聚。”当我们的布施,都是真心真意帮助贫苦之人,钱虽然散出去了,这些钱到哪里去了?这些钱化为恩德,存放在所有接受布施人的心中,而这些人时时刻刻又想着赶快来回报。假如你是做生意的,无论多远他绝对也会来买你的东西。
所以,虽然财散了,但实际上它是无形的资产,时时都在,等机缘成熟要赚钱了,这些钱又会重新回来。万法因缘生,得财富的真因在于财布施。缘在何处?缘在于有机会出现,我们有工作的机会,有贵人相助,这些点点滴滴都是缘。我们了解这些道理,可以回想很多朋友一生几十年也很努力工作,最终仍旧是贫穷。有些朋友工作虽然不稳定,但是为人很慷慨,往往他需要钱的时候,就有很好的工作,使他财源不断。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有赖于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如此才能真正保住财富。
下面分享:蔡老师小故事大智慧: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表法的义趣,我们要深刻去领会,为什么在入山门时就这样提醒我们,这对我们的道业至关重要。“东方持国天王”,治国与治家的方法、纲领是一不是二,我们要去领会,小大圆融。持国、持家其重点是告诉我们要尽忠职守,要敦伦尽分,这是东方持国天王给我们的启示。而持国天王手上拿着一只琵琶,琵琶弦太紧会断;弦太松了,就弹不出声音来,所以松紧要适度。人与人之间,言语太刻薄,做事太急躁,就很容易产生摩擦,所以不可太过,要掌握中庸之道。管教孩子亦同,要恩威并济,不可太松,也不可太严格,太严格可能会有副作用。
“南方增长天王”,时时提醒我们要精进不断,而且要用慧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有理智才不会再造业,才能真正做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假如无法提起理智,这句话也只是随口念过,所以要掌握理智的纲领。掌握《弟子规》,就是处世待人的纲领所在。所以,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所表法的含义,我们应该要遵循,一定要从今以后将之落实。而《弟子规》能否落实在东方持国天王所表法的义趣上?当然可以!伦常大道从孝、悌扎根非常好。
“西方广目天王”。现前时代,确实是几千年历史以来最复杂的时代,假如我们不在复杂中找出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原则,真的会被这个大时代搞得无所适从,很有可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吞噬。我们在世间会有意无意地沾染名闻利养,有没有可能把名闻利养带进佛门?这些都要相当谨慎。假如你在家庭、在公司搞名闻利养,这个果报还不会惨烈,进了佛门还搞名闻利养,其影响的范围就很大,所以做人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要掌握不变的原则,无论环境、人事再复杂,我们要抓住重点,即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都要学习。广目天王手中那颗龙珠,就是代表不变的原则。
“北方多闻天王”,拿了一把伞,提醒我们在多看、多听的过程中,也要懂得防止污染。“非圣书,屏勿视”,除了书会污染,还有哪些东西会污染?我们要引导小孩防止污染,也要训练他们摒除电视、电脑的污染,甚至于“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对这些不好的环境和人群也要懂得敬而远之。这些一定要教导,其实只要从小薰习的是圣贤教诲,当他们遇到杀盗淫妄的外境,自然就会离开,因此首先要将他的根基扎牢才行。
当他人在谈论是非人我,传递一些不好的讯息时,我们要赶快离开。虽然你没有插嘴,但是你坐在那里,这样也不好。因为其他人可能会说:“他们在谈论是非时,某某人也在场,他可能跟他们是一伙的。”你可能就会无故而惹来误会,所以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而且我们的定功还没有达到坚固的程度,更应该离开,敬而远之。
下面 分享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悟达国师与晁错
我们都知道,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一般都会觉得痴比较厉害。其实在修道的途中,这个“慢”也很有杀伤性,它好像不知不觉就出来了。
在汉朝有一则公案,当时晁错建议景帝,要削弱诸侯的封地,结果诸侯群起叛乱,造成“七国之乱”。而晁错确实念念是为国家,他是“善谋国,不善谋生”,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七国就以要讨伐晁错的名义杀他,其实重点是要夺取国家的权利。那时袁盎就建议汉景帝,只要把晁错杀了,问题就解决了。而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景帝迫于无奈把晁错杀了。所以,晁错跟袁盎结上了冤仇。
袁盎的下一世是高僧,而且连着十世都是高僧,几百年后就是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因为德行很好,所以皇帝赐给他一个沉香木做的宝座。修行的功夫很高,得到这个沉香宝座,就起了一念贡高我慢心,护法神就离开了。晁错的冤魂就附在他的膝盖上,长了一个人面疮。后来因为很严重,悟达国师想起了当年曾遇到的一位很可怜的僧人,身上有些地方腐烂了,悟达国师还亲自帮他疗伤。僧人临别告诉他,假如遇到了灾难,就到四川某山去找他。
所以,悟达国师就到那里寻访僧人,那就是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带悟达国师去一个溪边,用溪水帮他清洗。当清洗伤口之时,突然人面疮说话了:“我就是被你害死的晁错。”这个冤仇结了几百年,怨气还未消。迦诺迦尊者就为其说法,晁错放下了执著,不再互相结怨了。
今日分享:礼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
礼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当我们不懂礼时,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与人之间就容易产生误解、摩擦。所以,接待客人也要训练,搞清楚会发生哪些情况,应该如何应对。训练可以短时间内达到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在做这些事情时,是从内心生欢喜,所谓“诚于中,形于外”。
有一位母亲,她接待客人的时候会切一盘水果。有一天她不在家,家里来了客人,等她回来后,看到桌上有一盘水果,而她的孩子还是小学生。这就是上行下效,孩子无形当中都在学习。在公司里,如果同事的朋友来访,刚好你遇上,你不能说“他在那里”,这样就显得有点儿失礼。你可以说“你请坐”,为他倒一杯水,再说“我去帮你找他”。这位客人就会感觉到这个公司的气氛很好,从而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等你的同事来了,看你还帮他的朋友倒水,他的内心也很高兴。
在政府单位,接待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失礼就是丢政府、国家的脸。有个政府主管打电话到其他部门,一个年轻的研究生接的电话,态度不大好。主管说:“我找某某某。”他说:“不在!”主管问:“去哪里了?”他回答:“不知道!”就把电话挂了。结果这位主管很生气,开始调查到底是谁接的电话。最后这个研究生的命运如何?被解雇了。之后,整个单位接起电话都说:“您好,请问找哪位?”风气大变!当然除了怕丢饭碗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生起对人的尊敬心。
除此之外,接电话的礼仪也很重要,我们要教孩子如何接电话。拿起电话来,一定要问候对方:“喂,您好,我是某某某,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长辈说:“请问你父亲在吗?”假如父亲在,马上说:“您先请稍等,我去请我父亲。”假如父亲不在,就请问对方:“对不起,我父亲现在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重要的事,您交代我,父亲回来我再通知他。如
果您现在有急事,也可以打我父亲的手机跟他联系。”这样,孩子做事、办事的能力,就从接电话中,从生活的细节中,慢慢得到提升。
假如你的孩子往后想得到主管、企业家的赏识,礼仪这一课不能疏忽。有位朋友说,主管常常喜欢找他,为什么?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倒茶,倒得又很自然;什么时候该帮忙夹菜,因为从小做习惯了。接待客人时,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就会一团和气。只要和气,事情就能办得顺利成功。所以,待人接物的礼仪要学,而这个学习有赖于家长跟老师在生活当中的处处提醒,要有耐心。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历事炼心
宋朝时,有位读书人叫苏轼,他跟佛印禅师很有交情。有一次他自己坐在蒲团上,觉得身心轻安很有境界,就写了一首诗,诗上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觉得自己已经有相当的境界,也很欢喜,就把这首诗送给佛印禅师。禅师看完,就给他写了一个字“屁”,派人送还给他。他一看很生气,马上就坐船去找佛印。一到寺院门口,看到佛印禅师的房门没有开,在门上贴了两行字,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所以,真正的功夫要在境界上练,要能历事炼心。
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 仁者止步
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故事。当时印度有个杀人魔王,在很多的国家都是通缉犯,还要派军队来抓捕他。刚好这个恶人听说有位圣者叫佛陀,他就起了不好的念头,想要来看看佛陀是不是真正万德万能?所以,他就站在佛陀所要经过的路途中,一看到佛陀,他立刻拿着刀往佛陀的方向冲过去,试图要考验佛陀。当他快步行走,跑得愈快,佛陀离他愈来愈远,他愈跑愈累,终于跑得筋疲力尽。突然佛陀回首看着他,对他说:“仁者,止步!”印度的止步跟止恶的音几乎完全相同。
所以,佛陀这一句至诚的话,打到了他的内心里去,他突然双膝跪下,痛哭流涕。佛陀的至诚心把他唤醒了,因为作恶者的内心实在太苦太苦。而佛陀如何称呼这个人?仁者!所以,佛陀是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甚至于是把众生都视为佛一样的恭敬。由于这分至诚,十恶不赦的人都能被唤醒,后来他就出家修行。当他走在路上,很多人都拿着石头抛向他,他也知道是自己的罪恶,要欢喜去接受。
有一天,各国的军队知道他藏在佛陀这里,都派兵要把他抓回去。因为佛陀很有威望,这些君主也很尊重佛陀。佛陀在当下就对这些军队讲:“你们看看这位修行人,难道他会是杀人的魔鬼?”大家一看,他修持得非常好,整个脸色完全都
不一样,军队也都退回去了。所以,人确实都不愿意作恶,我们透过彼此的缘分,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对方
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百匹猿猴现象
在日本,有一群猴子住在一个小岛上,它们在小岛上生活了几千年,都是拿着红薯在身上敲一敲,然后就吃了,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后来有一只母猴子,拿着红薯到河边洗一洗再吃,结果一吃觉得很好吃,就不用再咬沙子了。它这样一做,其他的猴子都过来跟着它一起做,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只有少数十二岁以上的老猴子,死都不肯用水洗。因为老猴子都有权力,所以它觉得假如我也去洗,好像我的地位变低了。河水干枯了,它们就拿到大海里洗,结果一洗更好吃。这样一来,很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当这群猴子用水洗的数量超过一百只,超越某一个数字之后,其他小岛的猴子也都开始用水洗。它们有没有用大哥大通话?没有,它们也没有卫星转播。请问为什么其他小岛的猴子都开始用水洗了?波的传递,这种现象叫做百匹猿猴现象。
这种现象在人类也有证明,譬如巴黎某实验室研究出一种化合物,他一研究出来就不想让人家知道,想要申请专利。结果很奇妙,没有过多久,各地的实验室都研究出来,因为脑电波一动,人就会有感应。当每个人都是不好的念头,社会就会乱;当每个人都提醒自己要落实圣贤教诲,并付诸于实践的时候,社会就开始转好。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一点一滴的善念,都会影响整个社会。因此,我们立志要做圣贤人的好学生,让这些善的意念开始在各个角落散发出来。
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当先生有外遇时
有一次我要去演讲,坐在计程车上,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她说:“蔡老师,我有一个朋友,她先生有外遇了,该怎么办?”她这么一问,我马上就跟她说,你一定要告诉你的朋友,面临人生很大挑战时,必须要先回归到一个念头,就是“我错在哪里”。假如她无法回到这个念头,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因为一个人不先从我错在哪里而着眼,情绪一定会停止在“他错在哪里”,每天忿忿不平,绝对会意气用事。所以,首先她一定要回过头来想我错在哪里,纵然她错两分,她先生错八分,她也一定要先反省自己。一个人唯有以真诚的态度,才能唤醒对方的良知,否则谁也不肯认错,最后一定是以悲剧而告终。这就是行有不得要反求诸己。
第二点,你要告诉她,不可以去责怪那个女人。很多人说都是那个女人害的,都是那个男人害的。人皆如此,对事情很难提起理智,往往都是意气用事。所以,人生一路走来遗憾不断,因为没有理智。孟子有一句很重要的提醒,“人必自侮”,人一定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常做一些侮辱自己的事,人家才会瞧不起你。所以,人必先自取其辱,别人才会侮辱你。家庭必然是自家人之间先有冲突了,人家才能趁虚而入。一个国家必然是内部已经发生矛盾了,其他的国家才来侵略,才来统治你。所以,根源何在?还在自己,所谓是“家火不起,野火不来。”家里的无明火不烧,外面的火也烧不进来。遇到人生的问题一定要反省自己,才能把形成恶果的原因真正找出来,找出原因才能化解问题。所以,第二点一定是要回过头来,了解到还是自己的问题,要从自己开始修正做起。
而男人错了之后,总有一天会知道原来那些都是梦幻泡影,他去找的那个女人,哪会是好女人,破坏他人家庭的会是好女人吗?不会,逢场作戏,总有一天他会发现是假的,之后还会乖乖地回过头来。我们要有包容的心。
今日分享:“教”字的真义
我们的文字,透过这个文字让人体会人生的哲理,我们看“教”字,左边两个叉,第一个叉是父母、老师画的,第二个叉是孩子很自然效法、学习,这就是一个小孩。所以一个教字就把教育最重要的精髓含摄在其中,言简意赅,一次就点明白。我们去看教育的书,什么理论这么厚,要看以前还有点明白,看完之后,愈看愈不明白,真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它经历过几千年之后,我们的文明经历几千年,它是归纳,把最重要的留下来,那是把纲领所在都会集起来了。现在很多是演绎,把它搞到枝末上面去,源头找不到。你看教字,左边就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身教最重要。
我们来体会一下,去念师范学院,我也念过师范学院,大部分念的是什么?教材教法,数学怎么教,字怎么教。都在教法当中,有没有考虑到老师教学心境?有没有考虑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你看有没有抓到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所在?我们都在枝末打转,都在教这个字怎么教,这一题怎么教。甚至於现在是你要教一节课,要写一个教学方案,教案,你要讲哪句话都要写出来,老师就变成机器了。老师是有血有肉的人,你是要透过你的人生感悟去启发孩子,结果你现在教学变成机器,这样教下来,孩子怎么启发?以前老师带著学生去游山玩水,看到树木,他可能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你们看到这个树长得这么大,你们知不知道关键在哪?它根扎得很深,你们都看不到根。所以一个人在扎基础、在努力的时候,你可能看不到,你只看到他风光的时候。更重要的你要了解人家是怎么一步一脚印努力过来。看到梅花,孔子就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他看到松树、柏树、梅花,它们经历过这些风霜都还长青,都不会枯谢、凋萎,你要去学习它能够经历很多的磨难、挑战。都是用悟性去启发学生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爱的行为是成全的
当你有很多好的想法要去完成时,你的先生绝对会随喜功德,他绝对会很认同你去做。尤其是当你要孝顺父母,当你很有爱心,当你在落实圣贤教诲的时候,他一定会从心底赞叹你,甚至于助你一把,这才是真正的爱。现代很多年轻人在交往时,都不敢把对象带回家里去。甚至当女方说明我想回去陪我的爸爸、妈妈,他却说我难得放假,今天就陪我,别回去了。这样的男人要不要交往?危险,不能交。假如你要回去孝顺父母,他很欢喜让你赶快回去,甚至于说我陪你回去,这样的男人才可交往。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不敢跟着女友回家,原因何在?对方的父母有人生阅历,假如一看到他,他会像是被照妖镜一照,就原形毕露。所以,现代的年轻人都很畏惧见长辈,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因此,当对方有这些好的想法时,我们要随喜,这样彼此的感情、认同会愈来愈加深。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因为这段期间身体不舒服,整个家庭经济就垮下来。我这位朋友立刻把他两年多的积蓄全部汇给他妹妹,我们相信他这样做下去,谁最欢喜?父母最欢喜,因为兄弟姐妹友爱是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他还委托他的太太说:“你帮我把钱汇过去。”他的太太很欢喜把这笔钱汇过去,成就先生这一分友爱妹妹的心,她还当面跟他先生说,我很佩服你这么做。她处处能看到自己先生的优点,所以夫妻相处很乐和。因此,当自己的先生或太太做的是非常好的事,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支持对方,因为爱的行为是成全的。夫妻关系都要遵循道义,家庭的后福一定无穷。
下面分享:蔡老师小故事大智慧:爱的言语是正直的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是真正为你着想,而不是花言巧语。我在讲课时,把“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分析给学生听之后。我会问女同学:“假如有一个男生第一次见到你,就说我好爱你,你是否相信?”他从相识立刻跳到相爱,这不是自然现象,一定是假话。还有人才交往三天就说:“我一定要娶你。”马上从相识变成结婚。我就跟他们说这绝对是骗人,都是花言巧语,言语都不正直。言语不正直代表他一定是有所企图,等到他的目的达到了,就把你抛弃了。因此,要学会判断对方的言语,花言巧语不能听。但是说归说,女人最怕的就是花言巧语,所以没有相当的功夫办不到。
有一个朋友很有意思,她第一次见到她先生的时候,她先生就告诉她:“你的牙齿不好。”这样的人好不好?是否很正直?非常正直。她先生接着又跟她说:“牙齿不好,咀嚼不好,消化就不好,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来胃就不好。”他讲的是实话。因为她先生第一次就直接告诉她这些说,表示这个人非常正直,绝对不会说假话。后来她就嫁给他,现在他们夫妻相处得很好。所以,我们要会判断对方的言语是否正直,而不是花言巧语。甚至很多的朋友跟你阿谀奉承,那些话都不是真的,都要懂得去分辨。
家庭幸福的秘诀
一户人家有钱但经常吵架,苦恼不堪,看见邻居的一家没有多少钱却非常和乐,十分羡慕,便前往请教。
邻家的男主人回答说:“因为我们家每个人都是坏人,所以不会吵架.”问的人不明所以,悻悻然离去。
一天,邻家有一辆自行车被窃,他们的对话无意间让经常吵架的那户人家听到:“没有关好大门,是我的错。",“不,是我忘了上锁,是我的不对。"
“其实我不应该把车放在院子里。" 那户人恍然大悟。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真诚能唤醒人情味
有个老先生住在一栋公寓里,这栋公寓的邻居都是老死不相往来。有一天,老先生就敲隔壁家的门,对他说:“我的儿子寄了一篮葡萄来,我吃不完,你们家有没有一些盘子可以装,我来分给大家。”对面的年轻人就拿了一些盘子,然后装了葡萄,分到整栋大楼各家各户。
来大家不认识,由于送这些葡萄,大家就开始有了交谈,便熟悉起来。本来楼下的脚踏车,大家都是排得乱七八糟,后来因为有了接触,大家就互相尊重,脚踏车也自动排列整齐。有些邻居家里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其中一户是开办公司的,熟悉了以后,他也主动让这个晚辈到他的公司去工作。所以,自然而然就互动起来。
后来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远远看到这位老先生走在路上,迎面来了一个水果摊贩,就对着这位老先生说:“老先生,你还要不要再买一箱葡萄?”这年轻人一听,才了解到那篮葡萄不是老先生的儿子送的,而是老先生自己花钱买的。因此,邻里之间,也要透过我们的真诚去带动。
人与人之间,假如没有沟通就会愈来愈疏远,如果有人带动,就能唤醒这种人情味,因为人心都是善良的。
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要如何去判断什么是爱?爱是一个会意字,一个“心”加上一个“受”。何谓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才叫爱。当一个人处处都为你着想,处处要成就你, 你的感受是什么?非常欢喜,非常温暖,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当我们懂得爱护别人,一定是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很欢喜的感觉。假如你今天交往的朋友、交往的对象,让你每天压力都很大、很痛苦,这时你要马上做出抉择,因为事情愈拖会愈复杂。此时你就能了解到,对方可能是利用爱情来威胁你,他说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为我做什么;我很爱你,因此你今天只能陪我,不能陪你的父母,用爱的方式去要胁对方,要求别人。现代男女在交往上是否轻松?都有很多痛苦。因为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替别人着想。
爱的感觉是温暖的,这一点要注意,决不是像情歌一样,爱得死去活来。那不是爱情,那叫做"欲”,时时想要控制对方,占有对方,才会让彼此的压力很大。欲就好比是穿着很漂亮的衣服,打扮成爱,若你没有智慧,不能仔细看清楚,就被它蒙骗了。
下面分享:蔡礼旭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事虽小 勿擅为
北京有个外商公司正在招聘员工,去应征的都是很优秀的人,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还要考外语及很多专业知识。考试下来,只剩几个人做最后面试。当这些通过最后考验的人到了会议室,长官就对他们说:“我现在有点急事,出去一下,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面试。”
结果他走出去以后,在这十分钟当中,这些年轻人就站起来东摸西摸,看到桌上的资料拿起来看一看,还顺手拿给其他的人看。十分钟以后,这位主管进来,他说对不起,你们统统没有录取,因为会议室里装有摄影机,你们连最基本的“事虽小,勿擅为”都没做到。
他们很不服气就说:“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乱动。”确实,现代人真的很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纵使他们的能力很好,学历也很高,但是这些微细环节都没有顾及到。小事都办不好,能不能办大事?当然不可能。
今日分享: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我们中华文化重视的是孝道跟师道的承传,而师道是跟孝道是完全相应。俗话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养育我们的身命,老师教育我们的慧命。而这个慧命,不只是启发我们自己的智慧而已,当这些智慧我们真正获得了,我们才能够再把这个智慧绵延给我们的世世代代子孙。所以老师这个行业非常的重要,他影响的不单是一代的人,他影响的可能是世世代代的人。在汉朝杨雄这位大儒讲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意思就是老师、老师,你是孩子一生命运的舵手,你一定要把正确的人生态度教给学生。不单是童子之命,童子小孩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小孩没教好,不只他的命不好,整个国家社会的命运也会不好。所以为什么我们整个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对老师这么尊重,因为他影响的面很深远。
所以我们在教师节当中,要以夫子为榜样,夫子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夫子一生教学没有间断过。而且夫子是先学而不厌,他自己是个好学生,非常好学,他才能够去启发学生如何当个好学生。假如我们今天叫学生好好用功,但是我们回家都是看电视,都没有深入这些经典智慧,那当我们叫学生用功一点,底气都不足。所以一个当老师的人,首先一定是圣贤人的好弟子,他才有可能站在讲台上是个好的教师。夫子一生教学都不疲不厌,我们给孩子讲三次、五次不听,我们不能够情绪就上来。所以我们教书的人脾气一上来,马上想起夫子这句“诲人不倦”,可能气就会下来一点。
{:soso_e179:}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