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广”的由来
元末明初,湖南大部分地区仍为陈友谅旧部及元朝残余势力所控制,朱元璋的军队与陈友谅旧部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湖南一地深受其害,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田畴荒芜,十室九空,无论是北方移民还是土著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人口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湖北和湖南,当时二省是一个省份,称之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元朝末年,两湖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拉踞的主要战场,社会动荡使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单身移民也络绎不绝。两湖的家族中有50%就是洪武年间迁来的。
另一方面,江西人也在积极寻求向外发展的机会。明代的江西人,在朝野上下颇为引人瞩目。早在宣德年间,民间便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谚:“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吉水在江西的吉安府。在整个明代,吉安府科甲鼎盛,产生的进士数超过一千人,这一纪录在全国无与伦比。而在明代,非进士不入翰林,故此,吉安所出的翰林也就特别之多。在元、明以前,江西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宋时期,江西人口曾居各省之首,经济开发在南方属于先进地区。及至明代,虽然江西人口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但每年所纳税粮有时甚至要超过浙江。不过,从总体趋势上看,当时东南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已日趋多元化,相形之下,地处内地的江西,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注定了其发展水平将日趋下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准也只能是每况愈下。人们便把眼光转向省外寻求发展。 外出商贾负贩、打工挣钱的江西人,有南、西两个流向最为便捷。一些江西人在秋收结束后,大都越过梅岭到广东打工。这是因为广东不仅能提供就业的机会,而且气候温暖,可省去冬季的寒衣。他们在广东度过较为舒适的暖冬,等到开春二、三月间地气转暖,才回到本土从事农耕,年年如此,广东人称之为“使郎”,大致是指他们像信使一样来来往往。此外,元末明初的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更多的江西人则是向西挺进,从而形成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湖南60%族谱称始迁祖于元末明初自江右徙居湖广,又主要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和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进行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移。
综上所述,“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既有强迫性的,又有自愿的。
进入湖南以陆路为主。湘东与赣西之间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山脉,是湘江与赣江的分水岭。这些山地之间的长廊断陷谷地或斜谷地就构成了江西以及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移民进入湖南的天然交通通道。
“湖广”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及至明代,则基本上辖有两湖地区(即现在的湖南和湖北两省)。清代虽已分置为湖南、湖北,但“湖广”之名仍然约定俗成。在江西人眼里,到湖广谋生犹如“跨门过庭”,实在便当得很。据估计,两湖人口中有十之六七系江西移民的后裔。直到现在,不少湖南、湖北的乡村百姓都声称自己是“江西来的”。这些移民历经艰辛,辗转迁徙来到湖广。刚来时划地结庐,条件十分艰苦。有的初莅异地,正值年节临近,他们只得因陋就简,用瓦罐煨煮年饭,以床铺地聚食。有时屋漏偏遭连夜雨,便不得不戴着斗笠煮食年饭。大批移民的纷至沓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湖广的开发。对此,张瀚在《商贾纪》就曾指出——“鱼粟之利遍于天下。”所谓鱼粟之利的“粟”,是指湖广的粮食生产。至迟到天顺年间,“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就已蜚声远近。
[ 本帖最后由 阮班稷 于 2010-1-10 11:29 编辑 ] 让更多的人了解阮氏的信息 原帖由 阮少文 于 2010-1-15 21:34 发表 http://www.ruanchina.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让更多的人了解阮氏的信息
我们湖北通山的阮氏也是从江西迁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阮班稷 于 2010-3-1 19:56 编辑 ] {:1_17:} 这是江西老表的来历? 回复 jialinruan 的帖子
为什么这样说哟。 {:1_14:} 本帖最后由 jialinruan 于 2011-5-20 15:25 编辑
回复 阮孔亮 的帖子
我不明白湖广的移民后代是否叫原来居住地江西的兄弟姐妹为老表,我的提问如果有冒犯,请原谅我不知之罪。 回复 jialinruan 的帖子
没有呀,起先老表是尊称,后来才感到有点贬义了。
没什么,我们是宗亲呀。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