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婉婉^*^(86233086) 空间发布资料
本帖最后由 ruan999 于 2011-9-27 19:52 编辑根据地方志称:“阮姓,系自偃姓,始祖出自上古时期的[羲皇]少子,名[夫],号[瑜伯],黄帝赐其阮姓。瑜伯原居陈州(宛丘),后因佐皇帝有功,封[食邑]昆仑大夏之西。瑜伯医术高明,割皮疗肌,手到病除,是中华医学解剖学的鼻祖。至瑜伯第四十代裔孙[阮皋陶],帝舜时代任大理官,封陇西皋地,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为中华法治文化先驱。至商代阮髡,有功于商,受封诸侯国,因不忘世袭阮姓,在泾渭建立阮国。商末,周武王伐商,阮僖上书谏,武王不听,遂弃国而居。阮国被周吞并后,阮僖之子阮訚被武王禄为大夫,仍封邑于阮,子孙以国为姓。阮僖传下第十五代孙阮肥子后从西北泾川迁徙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阮肥子裔孙500余年不参政,阮氏在陈留发展壮大,成了声名显赫的望族,后定郡望为陈留郡。后来,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从陈留迁移出去的,据阮氏家谱中的杂记记载,越南的阮氏与绍兴的阮氏是同宗。南宋时,阮姓一支南渡,一支逃难到越南。
《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泾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子孙以国名“阮”为氏”。
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吞,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散走四方。全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全国”。
阮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陈留阮氏出了许多名士,比如在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禹;他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和阮籍之侄,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
家族名人
阮瑀(?~212)字元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於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为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 (210~263)字嗣宗,阮瑀之子,三国时魏尉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官至兵部校尉,人称为阮步兵。因有贤名,世称为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著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阮咸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於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地望分布:河南陈留郡。
阮姓始祖,今有墓在广东台山斗山镇享美村,每年清明时,多有全国各地阮姓回乡祭祖。斗山阮姓大族,全为[陈留堂]后人,根据族谱记载,传至现今已是近五十代。
{:1_17:}{:1_14:} 很好1和阮群珍大姐发的一样吗?
{:soso_e181:}{:soso_e179:} 阮姓实在是太辉煌了,阮氏后人皆应继承发扬。{:1_14:} 扬州 阮宗彬 石麟公的后裔遍播五大洲 {:1_17:}{:1_14:} 阮氏裔孙,共同祭拜,阮氏祖先! {:soso_e179:} {:1_17:}